第8章 黑衣人夜闯太虚 妖狐狸排兵布阵(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智化整衣冠,撩袍袖,恭恭敬敬的跪下给包大人磕头:“贫道智化,拜见包大人。”
一旁的艾虎也跟着磕头。
包大人赶紧双手相掺,掺起智化,展昭在一旁扶起了艾虎。包大人说道:“智道长,快快请起。道长肯出山相助,解救开封百姓,本府感激不尽。请受本府一拜。”
说着,就要给智化行礼。
智化赶紧扶住包大人:“包大人,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这是折煞贫道。”
接着包大人又给智化介绍了公孙策。智化和公孙策眼神一碰撞,就知道遇上知音了。但是智化还是按照礼数恭恭敬敬的给公孙策行礼,毕竟人家是朝廷二品命官。公孙策也赶紧双手搀扶,“智道长,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恕在下无知,竟然不知道道长就在开封,未曾上门拜访,请多海涵!”
“公孙先生过谦了。应该是贫道来拜望先生才对。只是你我身份悬殊,故贫道不敢前来,万望恕罪!”
智化也很谦虚。
“道长才是过谦了。当年在下在峨眉学艺之时,师祖屡次提到道长,大加赞赏。告诉我等如有幸遇到道长,一定要以师祖之礼相敬。”
“贵派祖师与我交厚。当年先生下山之后,我去仙山,问过祖师,何人能继承他的衣钵。他叹了一口气,说南华派成立数百年来最有资格接替掌教,最有希望将南华派扬光大之人就是先生,可惜先生已经学成下山,遁入儒教。祖师叮嘱贫道,若是日后能见到先生,一定要尽心辅弼。今天贫道前来,除了助包大人除妖,也是了了贵派祖师的心愿。”
“祖师谬赞,在下何德何能,接管南华派?在下只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之人,得道长相助,是在下的幸事,也是万民之幸。”
公孙策拱手道:“万望道长大力相助。”
“那是自然,贫道定当效犬马之劳。”
智化回礼道。
接下来包大人又给智化介绍了四勇士这四人当年在江湖上也是赫赫有名之人,现在是朝廷命官,智化一一与他们见礼。
礼毕之后,智化将艾虎推了出来:“包大人,此子名叫艾虎。他父亲曾是雁门关的一名校尉,后来战死沙场,尸骨无存。幸亏当年大人上本,皇帝天恩,找到了他父亲的遗骨进行安葬,朝廷补了抚恤钱。他家孤儿寡母才得以维持生计。后来他母亲病故,幸得北侠欧阳春相助,收了他为义子。只因欧阳大侠要闯荡江湖,不便带他,才将他托付贫道为徒。艾虎,来啊,快给包大人磕头,多谢包大人为你父寻骨之恩。”
艾虎规规矩矩的整了整衣服,规规矩矩的跪在包大人面前,磕了三个头:“多谢包大人救命之恩。”
“快起来吧。”
包大人也回想起往事来了,“这并非本府的功劳,实乃天恩浩荡,朝廷之恩。你父亲为国尽忠,你义父也是江湖侠义,希望你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勤加修炼,学成之后为报效朝廷,为民造福。”
包大人认识欧阳春,当年展昭为引见过北侠。包大人也想让欧阳春留在自己的身边,共保社稷,可是被欧阳春拒绝了,北侠说自己大仇未报,且生性懒散,怕拖累大人,影响朝廷风纪。其实包大人明白他是不想被官场所累,只求自由无束。“本府见过欧阳大侠一面,实乃侠义风骨。不知你义父现在何处?身体如何?”
“回禀包大人,草民也不知道义父在哪。他老人家一向独来独往,草民也许久没有见过他了。”
艾虎说到。
包大人还在回忆着往事,公孙策说道:“大人,此地并非讲话之时,要不要移步书房?”
包大人这才醒悟过来,今天的要务是除妖灭怪,不是抚今追昔,赶紧一拍脑袋:“是本府怠慢了,各位,书房请。”
包大人带众人来到书房前面,先回内宅换了便服,毕竟这不是朝廷议事,穿官服不适合,便服显得随意一些。然后吩咐包兴装备茶水。包兴看到有这么多人,知道今天的水少喝不了,于是直接叫人拎了两桶水,准备了一个火炉放在外面。包大人让李才收拾客房,李才挠头,两间客房一间给展昭了,另一间住着丁月华,也不能把他们赶走,包大人命令他去逸闲客栈订了两间上房,吩咐完一切,包大人二次走到书房,见众人都在门口等着自己,赶紧拱手致歉,然后将众人让进了房间。
今包大人的书房并不小,可是却是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包大人,公孙策,展昭,丁月华,四勇士,智化,艾虎,快要无立锥之地了。包大人,公孙策和智化坐着,其余的人都站在一旁。
包大人让公孙策先给智化介绍了城里的情况。公孙策将之前的情况详细的讲述了一遍,特意说明了可以通过亲人喊叫使病患回魂,所以自己使用驻魂符,使其最后的魂魄不会离身,不过只可以保持七天,七天之后恐怕就会不测了。
智化认真的听着,不住的点头,“公孙先生好手段,血亲传音,可是《黎山集》中的法术。”
“道长果然博览群书,正是此书中的方法。不过在下道法有限,无法将其魂魄取回。”
“这不是先生的道法不够,实乃他们的魂魄已经被吸走了,存放在法器之内。非把法器破坏,不能取出。”
智化低头想了想,“贫道听说先生下山之时,师祖将南华派镇山之宝朱砂笔传给了先生,可是实情?可否将此笔拿来给贫道一看。”
“此笔正在在下之手,贫道稍候。”
公孙策赶紧回到自己的主事房,拿到朱砂笔,然后回来交给智化。
智化接过笔来仔细观看,这杆笔笔杆非木非玉却又似木似玉,光滑通透,握时有一股暖流渗入身心。笔锋似丝非丝,呈朱红色,闻之,有温馨的香气。“好笔!想当年,吕道祖弃儒入道,留下此笔。而今先生弃道尊儒,使此笔重获新生。先生有了这杆笔,足以保护开封黎庶。有此宝物,接下来贫道就敢施法了。”
“昨夜是否道长施法?”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