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桃花源种田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饮茶(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苏书记,中午就在我们吃饭吧。”

梁婶从屋里走出来笑盈盈地说。

“哎,梁婶,你可千万别这么叫我,我可不自在啦,”

苏缨做了个抖鸡皮疙瘩的动作,惹得梁小玲咯咯直笑,“还是叫我小苏啦。”

梁九鼎微微朝梁婶点了点头,梁婶也笑道,“好,小苏,中午就别去月英那里了,就在我们家吃吧,我们都煮了你的饭了。”

“还是不用了吧,我怕张婶已经煮了我的饭了。”

苏缨迟疑地说。

“没事,我打个电话和她说。”

说完,梁婶又回屋打电话去了。

“小苏,正好陪我这老头子聊聊。”

梁九鼎从屋里拿出一整套茶具,又在院子里的小炉上烧起了开水。

J省人家家户户都有饮茶的习惯,虽然茶叶不同,茶具不同,泡茶的方法不同,但是饮茶的氛围都是一样的。

老梁家的院子里有张方桌,方桌的中央是个炉子,上面放了把老铁壶,起了火就开始慢慢往外冒出蒸腾的烟雾。老梁取出两把紫砂小壶,壶口又长又尖,用开水烫过之后,放了满满一壶的茶叶,又倒入滚水,以壶就口而饮。

苏缨喝了一口颇为烫嘴,很不淑女地出啧啧声,而老梁却一口烟一口茶,自斟自饮,十分逍遥自在。

这种喝茶法在城里并不多见,但是在这较偏远的村子里却很盛行,苏缨曾经在明朝的《介茶笺》中读过:

“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至,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厚,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所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施于他茶,亦无不可。”

可见这一人一壶的喝法是有历史渊源的,这种小壶,塞满了茶叶,壶中水少,也不至于烫伤嘴,颇有古风。

梁小玲迈着小短腿从屋里端了一盘果子出来,J省人喝茶一般都有佐茶的茶点,或是蜜饯果脯或是糕点小食,梁家是用一种叫做余甘的果子腌制之后用来佐茶。

余甘是一种高膳食纤维、低能量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质,含有相当量的钾和镁,其必需氨基酸比例在4o%以上,属高钾低钠、药食两用的水果,特别是它的维生素c含量比柑桔、苹果都还高,和猕猴桃、山楂并列我国高营养的三大果品。李世珍的《本草纲目》里都有“久服轻身,延年长生”

的记载,而且余甘还含有抗癌防癌物质——硒,有很强的防癌抗癌作用。

但是除了产区的民众,国人对余甘还并不是很了解,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余甘果汁含单宁较高,放置过程易产生沉淀,加工处理不当,会导致维生素c的大量流失,因此余甘果汁未能大规模投产。

苏缨拣了一个放进嘴里,“真好吃,”

她一向喜欢吃余甘,特别是腌制过的,未腌制的余甘刚入口酸酸涩涩的,然后才慢慢地回甘清甜,腌制的余甘或以糖腌或以盐腌,都能降低入口时的酸涩感,她觉得余甘是最好的茶食,因为回甘的感觉和茶一样都是先苦后甜,回味无穷。

市里的腌余甘以甜的为主,但苏缨奶奶腌的余甘则是以咸为主,佐以甘草等香料,“老梁,你家的余甘和我奶奶腌的味道特别像。”

“屋后有棵余甘树,果子熟了以后就把它放到坛子腌,放些盐啊,甘草啊,当归啊,有的时候也加些杨梅一块儿腌,味道更好,呵呵,都是自产自销。”

梁九鼎咬着壶嘴,双眼微闭,嘴角含笑,表情特别满足,慢慢悠悠地说,“这茶也不赖吧?”

“嗯,挺好喝的。”

苏缨对茶并没有太多研究,每次和朋友喝茶,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茶的品种,闻一闻就知道茶的好坏,喝一口便知道是多少钱的茶,从不出错,总说多喝喝就能感觉出来了,可是苏缨也常常喝茶,却从来分不出好茶坏茶。

和苏缨说茶就像对牛弹琴,让她喝好茶就如牛嚼牡丹,总之对茶来说,她就是一头牛啦。

“这茶树就是山里的,”

梁九鼎指指对面的大山。

“山上还有种茶树?”

“不是种的,是野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在那里了,可能年龄都够当我爷爷喽。”

梁九鼎笑着说。

“多吗?”

“也不多,就那么十几棵,都在集体的山头上,没有承包出去,大家都可以去采,足够村里的吃茶了,每株香味都不同,桂花香的比较多。我们桂园村,以前满山都是桂花哦,很多茶树边上都长着桂花,茶叶受到桂香的影响,味道都是桂花的香味哩,你仔细尝尝是不是?”

梁九鼎自豪地说。

苏缨用力吸了一口,很努力地去感受桂花的香味,似乎好像有那么一点桂香吧。

看着苏缨点头,梁九鼎十分满意地继续往下说,“还有一些有桂皮的香味,荔枝的香味,总之每株味道都不一样啦,所以要每株分装,炒的时候也要分开,炒好以后可以试着拼茶,还能拼出不同的香味……”

(未完待续)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