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复国圣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那难民并不相信侯云策,看了他一眼,嘴里嘀咕着回到人群。

  这时,杜刚带着司仓参军事来到粥场。司仓参军事参见到侯云策,连忙行礼。众差人此时才知道侯云策身份,挣扎起来,跪成一片。

  粥场难民全部跪下谢恩。

  侯云策把司仓参军事带到大锅旁,道“你且看看,有何话说?”

  司仓参军事看见如米汤一般的粥,脸色煞白,嘴唇哆嗦。

  侯云策道:“我不想追究根源。你作为司仓参军事,脱不了责任。把粥厂事情处理好后,自己到军帐领十鞭。”

  只是领十鞭,司仓参军事松了口气,连忙谢恩。

  侯云策放过了司仓参军事,却没有放过具体办事的小头目。

  他初来郑州,不想太过为难郑州大小官员,毕竟以后还要靠他们做事,吏治问题是个千年难题,很难彻底治理好,只有一步一步慢慢来。粥场小头目敢于克扣灾民救命粮,实在饶不得。

  小头目还没有回过神来,贺术海东的快刀已经过来了。

  小头目的滴血头颅挂在木杆上,立在粥场旁边。整个粥场全部被震摄,不仅仅是官差,连难民都吓得不敢胡乱动弹。

  杀人立威以后,侯云策令粥棚重煮粥,然后,坐在棚下等粥煮好。

  粥场中人再无人敢做手脚,粮食下得很足。

  煮粥时,侯云策叫过小孩,问了问其家里的情况。小孩父母双亡,由爷爷带着他和妹妹逃难,爷爷在路上也死了。他刚才分到一碗粥,全给妹妹喝了,自己饿得紧,趁人不备,顾不得烫,偷偷在大锅里抢了粥。才喝一口就被差人现。逃出来时,恰巧遇到侯云策。

  小女孩不过四五岁,怯生生的,一双眼睛倒是挺大,黑白分明。侯云策心中一紧,叫陈猛把两个小孩子带到府上。

  粥重做好后,十分浓稠,与刚才清汤寡水大不一样。难民只顾着等待分粥,并未注意侯云策一行人离开。等有人醒悟时,早已不见侯云策。有人大喊了一声清官啊,众人皆朝着府衙方向跪拜。

  从粥场回来,侯云策与石虎正在谈黑雕军操练之事,郭炯从大名府赶了回来。

  郭炯在厢房等了一会儿,有亲卫过来,叫他到大厅。

  郭炯一路奔波,头上皆是灰尘,脸有倦容。侯云策打量了他几眼,道:“什么时候回来的,情况如何?”

  “刚回城。”

郭炯将赵英纸条递了过去,简要谈了见到赵英的情况。

  纸条上只有“我到开封找姐姐”

一句话,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侯云策能够想像赵英的神情,胸中莫名有了一股暖意。

  “好好休息,随时注意赵家动态。这样吧,你休息一天,再到开封,随时等赵家小娘子的消息。这是大事,懈怠不得。”

侯云策心情突然间就焦灼起来。

  “我刚才过粥场,众灾民都在齐声称颂云帅。只不过,若是四方灾民全部过来,郑州城吃不消。”

郭炯是任长史,作为侯云策的辅官,委婉地提醒。

  侯云策又看了一遍纸条,小心放好。他稍有些皱眉,道:“杀人立威,才能尽快恢复秩序。刚才回府时,我一直在想,粥场只能解一时之困,不是长久之策,真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事做,正所谓有恒产才有恒心。郑州地处中央腹地,荒地不如其它地方多,这么多难民无法安置,要做到有恒产谈何容易。”

  郭炯想起此事同样头大,道:“各州都不准灾民进城,放他们进城容易,请他们出城难啊。六千军士,每天花费是个吞口,把钱花在灾民身上,军费就不够。”

  郑州虽是相对富裕的州,但是大部分费用都花在军费上,郑州共有驻军共六千人,花费极大。

  大林制度多承大武王朝。大武王朝大乱以前,军队大致包括禁军、边军、地方武装(如团结兵)等。前两种虽任务有别,但都是职业兵,后一种则具有民兵。禁军、边军属于中央军,是国家武装的主力,大乱前,这些武装的费用大部分由中央支付。

  在平定大乱的过程中,军队慢慢生了变化,中央军队逐步转变成为地方军队,转变开端于节度使兵制的形成,完成于两税三分的确立。

  平叛过程中刚刚组建的军队,组建之初即已具有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演变到最后,大多数军队都由当地赋税供养,这也是大武之后军人当政的主因。

  郑州包括黑雕军在内共有六千军队,成为巨大的销钱机器,郑州的税收大部分用在这上面,而税收以农税为主,造成农民负担极重,生活贫困。

  当时军器价值相当昂贵,显德元年时期,一枝弩钱一贯五百文,一张弓钱七百至八百文,一副全装甲价值三十八贯二百文,一副马甲四十贯一百文,一张弓二贯八百文,一把提刀三贯三百文,一枝弓箭,七十四文,一枝弩箭六十五文,造弓一万张,需要牛筋六千七百四十五斤,牛角一万一千只。

  米价,平均米价是在每石五百文左右浮动,绢价,每匹五百文至一千文之间,马价,每匹三十至五十贯,名马达到七十、八十贯乃至一百贯。

  由上述数字可以看出,盔甲装备的价格非常昂贵,其余的装备也绝对不便宜,一把提刀至少能换一石米或者一匹绢,战马的则价值更高。

  郭炯提出军费问题时,侯云策突然灵机一动,道:“在沧州,我见过窦田等人,开铁匠铺生意很好。既然有这么难民,那就多开设几个铁器铺,把有体力、有技术的难民安置到里面,不仅可解决难民问题,还可以增加收入。等产量提高后,还可以做武器买卖,这可是利润丰厚的好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