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业力(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难解释也最易使人误解的,就要属业力(karma)了。
业力的思想,甚至影响了整个亚洲文明,多数亚洲人以“业力因果论”
,为其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之思想基础。
业力,在佛教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业力又常为人所误解,系统分析和介绍业力实属困难,也足以看出“业力”
或许是我们永恒探索的话题之一。
究竟何为“业力”
?
业力梵文叫做karma(古译羯磨)karma之字根为kar是去做或去行的之意“业力”
之“业”
是“作业”
或“行为”
之意。
在当今佛教徒的心目中,“业力”
代表了决定我们命运的因素,藏传佛教的经典中,讲“业”
决定一切,此种说法看似简单,但若进一步检讨,则觉业力之思想十分复杂。
“业力”
影响你的现在与将来
学佛之人切不可轻视业力,业力是因果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业力是指一个人过去与现在的行为,所引的结果。
现在的结果又为过去所造,将来的命运又由过去与现在的所作所为而决定。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业力是主导轮回的因素之一。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业力的分类
“业力”
可是个庞大的家族,在佛教的各类典籍中,“业”
有着各种各样的分类。
1)身、口、意三业
“业”
根据思想、语言、行为可分为身、语、意三业。
身业有三:杀、盗、淫;口业有四:两舌、恶口、妄语、绮语;意业有三:贪、嗔、痴;
2)善业、恶业、无记业
“业”
又根据动机可分为
善业、恶业、无记业。“善业”
又分“有漏善”
和“无漏善”
;“无记业”
则是不善不恶之业,可分二种“有覆无记”
与“无覆无记”
,不善不恶可能遮住本性叫“有覆无记”
,分辨不出善恶,但不会遮盖本性的则叫“无覆无记”
。
业力消失了,我们的生命还会存在吗?
对于人身而言,如果“业力”
消失了,我们的生命是否还会存在?或者说人死后是否没有了业力?
虽然生命的肉体会死亡、溃烂,但对于人的神识而言,业力始终没有消失。
现在及未来,我们想感召什么样的生命形态,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常常检查自己平时是造善业多一些,还是造恶业多一些,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今生,还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往昔所做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