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竟是大明战神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智取大宁府(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第76章智取大宁府

齐泰认为,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之策,现在朝廷大军压境,朱棣怕了也是正常。如果朱棣能够主动投降朝廷,那就免去了百姓的兵戈之苦,不会生灵涂炭。

黄子澄则告诉建文帝朱允炆,朱棣这样做只不过是想拖延时间,寻找援兵而已。同时黄子澄还说,如果朝廷大军这次不下死手,打下北平城,其他藩王肯定会有样学样,继续举旗造反,一旦要失败了,就投降求活命,到时候皇帝放不放过那些藩王?

其实齐泰纯粹出于公心,他认为李景隆缺乏带兵经验,哪怕有瞿能、平安等人辅佐,也不一定能战胜朱棣。而且大战一起,肯定民不聊生,百姓就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而黄子澄则私心大于公心,主张打下北平城,拿朱棣杀鸡骇猴,算是公心;他的私心是李景隆是黄子澄推荐的,如果李景隆胜利了,就说明他黄子澄有识人之明,能够增加黄子澄在朱允炆心目中的分量。

朱允炆听了两人的意见后,又犯了难,自己两个心腹重臣的意见不统一……

于是,朱允炆便下旨于次日进行朝议。

齐泰从宫中出来就回家了,因为心中无私天地宽。

而黄子澄出了宫,就派人游说朝臣,让朝臣支持自己的意见,结果第二天朝议时,朝臣的意见一边倒地支持黄子澄,认为朱棣是假装投降,拖延时间以寻找援兵。

最后朱允炆下旨,限朱棣接旨后,三日内向平虏大将军李景隆投降,交出北平叛军指挥权,然后带一家老小来南京接受审判,否则朝廷大军将立即进攻北平。旨意同时送往平虏大营和大宁府。

十月十七日,也就是前天,在平虏大营的李景隆,接到了朱允炆旨意。于是,今天李景隆下令给平安的先锋大军,原地修整两日,再带兵攻打北平城,因为他必须留出三天的时间给朱棣投降,否则就是抗旨不遵。

而远在大宁府的朱棣,于次日接到了接到旨意。

接到旨意后的朱棣,向朱权道谢后,又感叹了一番,说此去一别,便是沧海桑田,后会无期了,之后就跟朱权道别。

朱棣寂寥的话语,让朱权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于是命人大宁城外的十里亭设宴,准备给朱棣践行,结果朱权刚到十里亭,周边杀出一股伏兵,将前来给朱棣送行的宁王府部属和北平行都司的官员一锅给烩了。

朱棣出关之前,安排手下大将孟善每日带领几百精锐士卒,潜入大宁府,十多日下来,足足有五千人,进入了大宁府附近埋伏了下来。就等这一日朱权送行,出其不意将宁王拿下。

当然朱棣也做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如果朱权不出城相送,就用这五千人强攻大宁城,反正张玉等人已经买通了很多宁王的属下,到时候里应外合。

另外喜峰口剩下的一万人,也是准备随时调来配合强攻的,否则,在这种时刻,朱棣是不会把北平城的兵力抽调一空。

朱权这时才想起李景隆信中的警告,只不过为时晚矣。

拿下朱权后,朱棣带领五千士兵,押着朱权回了大宁府。

大宁府守将朱鉴见到朱棣带领大军、押着宁王出现大宁城下,于是带兵与朱棣展开了殊死搏斗,想救下宁王,结果力战而亡。

那些被张玉、丘福等人收买的将领纷纷叛变,归附朱棣,朱棣进入大宁城,将宁王妃、宁王世子等人全部拿下,然后开始着手整顿宁王手里的兵力,同时派张玉到草原上联络一些部族。

智取大宁府的计划,是姚广孝一手制定的,因此姚广孝对朱棣的行踪了如指掌。

朱高炽多次询问姚广孝,关于朱棣向宁王求援的事情,都被姚广孝巧妙搪塞过去。不是姚广孝不相信朱高炽,而是因为时机不到。

如果朱高炽知道了朱棣的计划,那么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一旦大战起来,就不会起殊死抵抗之心,北平城极有可能会被朝廷大军拿下。

而今天,姚广孝却把朱棣的全盘计划告诉了朱高炽,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变了,朝廷几十万大军兵临北平城,随时可能进攻。

现在姚广孝必须坚定朱高炽的抵抗信念,因为只要抗住进攻,少则三日,多则五天,朱棣就会带领源源不断的援军,回师北平,北平之危就会解除。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