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侏罗纪世界最新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陆昭明和梅格博士相谈甚欢,斯图尔特则和卡夫卡博士搭上话:“这是什么鬼?”

“别碰,这是寒武纪最大的掠食者。我在水边找到的,立刻要进行冷冻。”

“所谓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是几乎所有生物的祖先在这个时代出现,这是最刺激的时代,化石上的剪影全都变成活生生的动物,真是酷毙了!”

斯图尔特表示怀疑:“你是说,我们的祖先,是这种海蝼蛄般的怪物?”

“这倒不是,有许多寒武纪的生物没繁衍下去,便宣告灭绝。后来成为人类的脊椎动物祖先的鱼类,要到一亿年之后才能……”

斯图尔特对卡夫卡博士的大发现并不感冒:“好了,我知道了。”

陆昭明和梅格博士循着两人的对话而来,陆昭明凑近正在活体解剖的标本,说:“这是三叶虫,关于三叶虫的活体研究一旦公开,相信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即使倾家荡产也会来这里一趟。”

红脖子牛仔看法和他不同:“我先警告你,这里发现的东西,除了地下资源以外,我都有千分之一的权利,无论和联合国签署的协议,还是和阿美莉卡国、尤伦国政府签署的协议,都是这个分成,所以我才会大把大把地花钱投进这无底洞。”

他又张开雷公般的喉咙:“别忘了,救援活动是第一优先,研究什么的以后再说!你们得把全部精力放在寻找通往侏罗纪的‘洞穴’上

!”

果然,德州石油大王凭借在国会的影响力,硬是让阿美莉卡出动一艘核动力潜艇来此支援。陆昭明和瓦伦蒂娜也登上核潜艇,黑人女上尉感到自己在地球物理方面还得多多向陆昭明学习:“什么是‘磁束’?”

“强烈的地磁感线集合成束的地点,应该也存在于寒武纪时代,找到交汇点,或许能找到‘洞穴’。”

“你的话我不懂,用磁力计应该能检测出磁束的大致位置,但是这和‘洞穴’有什么关联?”

“‘洞穴’可能不仅仅贯穿时空,还可能贯穿地磁感线。我跟着沈南星教授研究时,经常去各地探查磁束。你已经知道2058年的世界,地磁感线在急速减弱,衰弱的势头大约从1000年前开始,依照这个速度,1500年后,地球磁场会变得及其衰弱。”

“数十万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阻挡太阳风、遮蔽宇宙射线的磁场减弱,那时地球上发生什么变化,目前的人类无从知晓。”

“导致地磁感线消失最有力的解释是,由南极向北极的现代磁场中产生逆行的磁场,而且力量逐渐增强。在南北两极的磁场中,存在强力地磁感线进出的磁束,称为‘逆磁束’。当逆行的磁场逐步抵消地球磁场时,最后会造成磁极的逆转。”

“有可能因为南半球‘逆磁束’的逐步增强,造成地磁感线的衰减速度加快。但是北半球方面,则开

始观测到本世纪才形成的‘逆磁束’——位置就在大西洋偏北的百慕大群岛海域……”

听到这里,瓦伦蒂娜恍然大悟:“正因为‘逆磁束’逐步增强,会干扰导航系统,百慕大三角区才会有超乎常理的飞机、船舶失事。”

陆昭明拿出PAD:“这里是百慕大群岛‘洞穴’的位置,从这里我们探测出高强度的地磁感线。”

瓦伦蒂娜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一来,难道说……寒武纪的地磁感线,由‘洞穴’流往2058年的现代世界?”

陆昭明很高兴她能听进去,进一步解释道:“地磁感线也会从高强度流向低强度。按照沈南星教授的理论,‘洞穴’因地球磁场的异变而产生,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维持地球磁场平衡的‘压力阀’。”

“慢着,我懂了!”

瓦伦蒂娜恍然大悟,“也就是说侏罗纪世界也有同样的地磁感线流出?如果侏罗纪的‘洞穴’确实存在,那么它应该处于地磁感线强度最低的位置上。”

陆昭明赞许地说:“你说对了。”

瓦伦蒂娜意识到事态的严峻:“寒武纪的地磁感线越来越强,你说它会以‘逆磁束’的状态,加快2058年地球的地磁感线衰减吗?”

“这很难说,沈教授在这方面造诣极深,我必须尽早把他从蛮荒世界里救出来。我这就去找舰长,告诉他这条线索!”

舰长出乎意料地配合:“只要有

任何线索,我们都欢迎。这就朝着你所说的低磁束地带寻找!”

斯图尔特帮腔道:“我也赞成,总比用声呐在海底乱找来得好。”

陆昭明说:“我要制作地磁感线海底成像图。斯图尔特先生,请你离开。”

红脖子牛仔出乎意料地配合,像只乖乖的小猫咪,马上离开观测室。

卡夫卡博士不会放过观察海底世界的机会,毕竟之前没能搭乘核动力潜艇在深海寻觅,他问舰长:“那个,我可以使用海底摄像机吗?”

“请用,不过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有类似动物的东西。”

卡夫卡博士自信地说:“即使陆地是死寂的世界,但紫外线照不到的海底就不同了,这里有全世界!”

海底探照灯照射之下,卡夫卡博士发现了菊石、角石、鹦鹉螺和其他腕足类动物,心里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舰长看着海底的各种生物,说:“我唯一只认出三叶虫,其他看到的生物完全叫不出名字。”

“是啊,因为其他只有数公分大小,个头比较大的,比如杜父鱼(海蝎)、裂口鲨。”

卡夫卡博士热泪盈眶,几度哽咽:“难以想象能亲眼看到五亿六千万年前的世界,不论它们的子孙后代能不能繁衍至五亿年后,或者几百万年后就会灭绝,都在努力地求生存……”

这时声呐员报告:“深度忽然急剧增加,海底深度500、600……”

陆昭明冷静地说:“我们

的思路没有错,循着低磁束寻找,中心点就是‘洞穴’。”

舰长表情肃然:“注意声呐反应,还有海底地形的异常!”

声呐员绝不敢怠慢:“简直像突然出现海沟!深度1200、1400……稳定深度1600,声呐出现异常反应!”

陆昭明擦擦冷汗:“海平面以下1600米的‘洞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深的‘洞穴’!”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