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霸天下百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脱身之策(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更何况三国的很多名将谋臣大都是北方人,现在时间距离他们出士已经不远了,自己也该在北方建立一个根据地了,青州最合适不过了。青州民风彪悍,崇尚武力,而且青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但方便防守,而且更有利于以后的扩展。

如果自己一直在洛阳或汉中坐等,到头来,手下还是只有张任、高顺、阎圃等数人相助,连个军师也没有,想要成就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大事,需要大量的武艺高强、冲锋陷阵的大将和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军师。

这次的青州黄巾之乱正好是一个机会,自己可以趁这个机会,一方面脱离何进的掌控,摆脱袁氏兄弟的暗算,一方面可以帮舅父孔融解北海之危,另一方面还能招揽一些人才为自己所用,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现在正是自己在青州立足的大好时机。

对于人才方面,在杨奉心中,赵云是屈一指的大将人才,想当年常山赵子龙,长坂坡几进几出,枪挑曹操战将数十人,威震天下,最主要的是赵云此人忠义双全,虽然之前曾经跟随过袁绍和公孙瓒,只能说明珠暗投,因为当时的人寻找主公大都是先看对方的名声,袁绍和公孙瓒正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

还有一个是东莱太史慈,太史慈虽然不及赵云武勇,但毕竟曾和小霸王孙策斗了个平手,在三国名将之中,武力也是绝对数得着的,单是其箭法除了黄忠之外再无人能够与之匹敌。而且太史慈不仅武艺群,而且还颇有智谋,不失为一名大将之才,只是性格不如赵云沉稳。

现在自己手下张任、高顺、徐荣、严颜、阎圃五人必须暂时留在汉中、武都,如在青州立足,只靠庞德、成廉二人却是不行的。若能得到赵云、太史慈,二人将来定会是自己的得力助手。既然想到就要去做,一旦错失良机,被其他人捷足先登,就像华雄一样,不但失去如此英杰实在可惜,还有可能将来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当下杨奉便拿着严氏的书信去见何进。一见到何进,杨奉还没开口,眼泪便“扑打扑打”

直向下掉,心里更是有了上次的想法,三国中自己最讨厌的就是刘备,原因就是动不动就眼泪流个不停,没想到自己也快变成刘备了。

杨奉这一流泪,把何进弄得不知所措,昨天刚喝过酒,大家还是兴高采烈的,怎么这才过了几个时辰,便成了这个样子了,难不成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于是,何进连忙问道:“贤侄这却是为何如此伤心?”

何进的话音刚落,杨奉便“扑通”

一声跪在何进跟前,一边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何进,一边泣声道:“还望叔父能够救我舅父性命。”

杨奉猛一下跪,把何进吓了一大跳,待到杨奉递上书信的时候才反应过来,木木地接过书信,打开就看。

看过之后,何进明白了杨奉为何会如此伤心了,但是这件事情却是也很难办,单不说朝廷现在没有兵马去救援北海,就算是有这个兵力,灵帝也不会因为杨奉的原因命令大军去援救北海国,否则的话,难向其他州郡交代。

见到何进沉默不语,杨奉心中窃喜,知道何进在这件事情上必然会很为难,只有这样,自己说出由自己去北海救援才能得到他的同意。

杨奉故意放声大哭道:“小侄母亲死得早,小侄在世上也只有姨母和舅父两个亲人,若是舅父真有什么三长两短,姨母必然会心痛成疾,万一姨母再有什么事情,小侄岂能再有脸面苟活在这人世间,还请叔父可怜小侄的一片孝心,答允出兵相助。”

看着杨奉类似嚎啕般的大哭,何进虽然有心相助,但是确实不敢点头应允,只得诺诺道:“贤侄……贤侄先起来,此事……哦,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叔父也十分理解贤侄的心情,只是……只是这洛阳的兵力你也是知道的,陛下定然……定然不会同意,这个……这个……”

说到这里,何进实在是说不下去了,因为这样的事情任谁都不好劝抚,毕竟大汉朝数百年来都是以孝治国,单从汉朝皇帝的懿号中都有一个“孝”

字就可见一斑,如孝武帝、孝灵帝、孝桓帝、孝献帝等等,再说何进也不知道严氏不姓孔却姓严,与孔融之间并非亲兄妹的事情。

杨奉见何进尴尬、局促的神态,心中不由好笑,口中却接着何进的话道:“小侄也知道朝廷的难处,但是大汉以孝治国,舅父有难,小侄岂能不为之分忧,还请叔父允许小侄一人前往北海相助舅父,小侄的一万人马以及大将庞德、成廉仍旧留在洛阳以防万一,还请叔父应允。”

何进没想到杨奉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愣在了那里。杨奉见状,便又故意号啕大哭道:“叔父,若是舅父身死,姨母再出意外,小侄也定会无颜留在人世,只有以死谢罪了,还望叔父可怜小侄的一片孝心。”

何进张了张嘴,想到杨奉既然将自己的一万精兵尽数留在洛阳,看来并不是对自己有二心,并且自己也能给皇上一个交代,便终于没有再说不同意的话,只是摇了摇手道:“贤侄莫要再伤心,此事叔父应允就是,只是你一人孤身上路,甚是危险,叔父不太放心,还是稍微带些兵马前去吧。”

杨奉大喜,连忙向何进磕头道:“多谢叔父体谅小侄。小侄只需带领自己手下的三百骑兵前去即可,其余兵马留在洛阳听候叔父号令。”

何进不禁有点不放心道:“贤侄只带这少许兵马,岂可抵挡青州数万黄巾?”

杨奉道:“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小侄手下这三百多骑都是久经战阵,均能以一挡百,请叔父放心。”

从何进府中出来之后,杨奉马上命人将庞德、成廉二将召来,秘密命令了一番。

三天后,杨奉便告别了何进、曹操、袁绍等人,带着自己的三百五十八名旋风骑踏上了青州之路。杨奉率领的旋风骑都是骑兵,所以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便到达了青州北海,见到了传说中的三岁能让梨的孔融。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孔融为何现在会是北海相,因为在三国历史上孔融任北海相乃是因为得罪了董卓,在这之前孔融曾是虎贲中郎将。因为杨奉的到来,历史生了很多变化,孔融之事便是其一,孔融乃是“清流”

人物,素与大将军何进不和。

前面已经讲过,朝廷有三派势力: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和清流派,宦官集团以张让为,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宦官,外戚集团则以何进为,手下一帮文武有袁绍、曹操、何苗,赵融,淳于琼,许凉,陈琳,王允,逢纪、何颙、荀攸,袁术,卢植、皇甫嵩等,实力最为强大,而清流一派则由于杨赐的倒台而处于最末,却也有杨彪、孔融、邓盛、蔡邕、马日禅等人。

本来孔融曾为中郎将,因为大将军何进借其妹之势一步登天,孔融甚是看不起,曾说道:“吾岂能与一只懂杀猪之屠夫同殿为官。”

于是,便自请为北海太守,所以后人常称孔融为孔北海。孔融此人极好宾客,常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

孔融爱民如子,政令清明,在北海担任太守之职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孔融虽无太大功绩,却也是深得民心。且其与大学问家蔡邕交往密切。汉献帝建都许昌后,本已隐居的孔融再度出山,担任少府一职,后被封为太中大夫。此认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