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与上高中的儿子沟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九年级下 第九节 第五周(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新的一周开始了,儿子继续农场的第二周的实践。

虽然,我没有办法联系他,也没有和他对话的机会,但是却也留下了时间空间给我自己,去思考教育,去思考我和他之间生的点点滴滴,同时去现自己,察觉我自己的变化。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语言暴力的,我看了很震惊。因为我在其中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我想就这一点好好地回顾和思考一下。

现摘录一些文章的内容,也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爱说反话,说违背本心的话--想夸不愿夸,总是鸡蛋里挑骨头,让你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想骂不直接骂,热讽冷嘲,阴阳怪气,看似放纵不理,实则打压训斥。比如《小欢喜》里面里的台词: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我为什么要生你!”

“我吃饱了撑的”

我记得,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曾经反思过,我现我自己很容易说反问句。不是正面地去问问题,而是总是说反问句。

这次,我来到和父母一起住了几天,我进一步现我的爸爸说话的习惯就是不愿意夸,比较挑剔,因为他认为不能夸,夸你容易骄傲;还有,就是得告诉你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让你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看来,我也深得他的真传。所以,很多年我都不会夸人,因为我就觉得要指出还可以改正和提高的地方,这样才不会骄傲。

---------------------------------------------------------------------------------------------

还有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破罐破摔的那句--“喝不下就倒了”

这是《隐秘的角落》里,妈妈给孩子喝牛奶,孩子小心翼翼地说“妈,我喝不下了”

,可是话刚出口,就碰上了妈妈瘆人的眼神,听到她说的那句话。结果孩子立刻吓得端起牛奶,一饮而尽。硬着头皮喝下的是牛奶,咬紧牙关咽下的,却还有对母亲的恐惧和厌恶。

很多网友留言,这些场景都很熟悉,自己童年都碰到过。

一个网友说,我爸从来没有夸过我,只要开口说话,从来都不是正常的语气,比如“你以后要是出息了,汉江的水倒着流。”

文章里写着:童年时,我们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心里说着爱,嘴上却扔着刀。一字一句,并非本心,却含沙射影,伤人于无形,刺得孩子遍体鳞伤。

等我们自己成为父母以后,那些从前听过的话,受过的伤,却又在不自觉地在对待伴侣,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遍遍地重蹈覆辙。

我曾经也对儿子说过这样的话,我记得很清楚,是赌气的话,“吃不了就倒了吧”

。还有他什么事情没做,或者什么东西没有整理,我说“如果乱放,我就直接扔垃圾桶吧。”

但是,今天有时候我和他说同样的话,但确实是他说吃不下,所以还剩半碗,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怕浪费自己吃掉了,所以就让他倒掉。这时候就是正常的语气,不是赌气。

---------------------------------------------------------------------------------------------

《小敏家》里面的母亲将女儿的哭诉,上纲上线,扭曲成对自己的不满和责备--

“我在老家给你带着孩子,我没有功劳,我也有苦劳吧。”

“现在你全都怨气我来了,好事没有我的,坏事都是我做的,我欠,我欠你们所有人的,满意了吧?”

这句我们许多人跟父母相争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反问句“都是我的错,我欠你们所有人的,满意了吧?”

关上的不仅是沟通的渠道,更是彼此心灵的大门。

语言不会伤身,但却是诛心最锋利的武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会影响着孩子跟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

我自己就常常会说,“我总有苦劳吧”

,或者把我做的事情说一遍。而我儿子很清楚地告诉我,“你是很辛苦,但是辛苦也不代表这件事你做得对”

。他总是能清晰地分清楚。

而我就会常常无意识地把情感混在里面说事,因为我说不过,我自己语塞,于是就自动化反应地把苦劳搬出来了。

好在儿子很清晰,所以他会指出来,虽然被他怼了我很不舒服,但是事后想想他说得是对的。

---------------------------------------------------------------------------------------------

《少年说》里,一个女孩说“我觉得我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数学考试没有考好,妈妈会冷嘲热讽地说“哟,你真是一个人才!下次再考成这样子,你就不用去学校了。”

这个女孩学着妈妈的语气,惟妙惟肖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惹得台下的同学哄堂大笑,但她自己却没忍住湿了眼眶。

原本考试失利已经足够沮丧,但妈妈的讽刺却在她的伤口上扎下了更深的一刀。

台下的妈妈却不以为然,甚至振振有词:“我的出点是想你好,想你知耻而后勇,努力成为优秀的孩子。”

不经思考的讽刺,鄙夷不屑的贬低,浇灭热情的冷言冷语,看起来是随口而出的一句话,扎下的却是难以拔出的一根刺。日久天长,就成了父母跟孩子之间,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