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门阀之上是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节(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你都说她才情好,性聪慧,那必然是真好。”

保太后闻言点头笑了笑,“她父亲任南凉州刺史也有段时日了,让女儿进京,多走动走动,与关陇各家相熟,关键时候也能有个照应。”

在得到保太后的允准后,陆昭便修书两封,一封与其父彭通,另一封则至彭耽书本人,以叙当年宴会旧谊。毕竟在宴会上,彭耽书帮自己传送书信,并且在之后对于金城呈现的那些祥瑞进行了有力的打压,至使金城□□面大为失控。陆昭明白,这不仅间接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让兄长的安定最大限度的吸纳人口,增长实力。其意义远比彭通任南凉州刺史要深远的多。

对于彭耽书的安排,陆昭也开始用心布置,打算在京中为其造势,这其实也是为军功授田造势。有着自陇西来的本土世族参与到关陇局势中,会给长安城的政客们带来更为直接的观感。京畿萧条,三辅残败,刚刚饮血得胜的陇西世族自陇山而下,这些骄兵悍将,关陇的世族们可愿意分割土地来养,这便是之后这些人将要思考的问题。

而在政治上,已经功及南凉州刺史的彭通是否有资格在战后成为凉州刺史,亦或是往中原平调,未来的诸多可能,也系其女儿一身。在保太后手下养一养名望,从而往朝中渗透,这样一个机会,别人家跪都没有门子。

写完最后一个字,陆昭长舒一口气,陇西的事已算有了初步的了结。

兑现政治分红最重要的便是时效,在时效之内让领受者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可,确立自己的威信,从而联结攀附。而若落在时效之外,天下之大,权力会自己寻找出路。

第124章困兽

自那日雨夜,元澈便没有再出宫,确切地说,是完全避开了陆昭。因前事的各有嫌疑,与未来的摇摆不定,他与陆昭实该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避免相见,各自保全。

中书署衙陆昭所做的决定,是联合贺氏打压薛氏,而皇帝顺水推舟,提尚书令姜绍为御史大夫,薛琬则从三公之位贬下,转入中朝,从而表明关陇出身的薛氏,已为伸张皇权的新魁首。而薛琬甫一上任,便提出了修筑长安城防,整顿京畿宿卫两项政令。此令一出,整个关陇大地便弥漫着一种诡吊莫测的气氛——凉王已无威胁,崔谅屯兵扶风,关陇世族两大龙头就此分道扬镳,是时候站队了。

但是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被踏破门槛的是陈留王氏在长安的宅邸,王氏本身较为中立,又非此次事变的直接关联者,在众人看来自然有置身事外的超然眼光。然而这些人虽被迎进府,却只能喝到一杯热茶。王峤称病,一概不见。王谦虽任职尚书台,却被太子转出长安,前往三辅地区察看农耕状况以及部分县近日生出的疫情。至于王谧,早早地前往安定走马上任,溜之大吉。

若说这些拜访王家的人只能讨一杯热茶喝,那么拜访姜绍府邸的人则略显悲催。姜绍年逾花甲,腿脚并不利索,常年服食汤药。每每会客,皆要将浑身上下熏上浓重的香气,以遮盖药味的苦涩,之后慢悠悠地走到会客之地。然而未说几句话便有些气喘,总是咳嗽,谈话时有一半的时间脸朝着痰盂。为大家上茶点后,却以牙口不好为由,自己端着一盏汤羹吃,又因牙少吃得口流涎水而不自知。

在面对这样的景象之后,由于姜绍的三公身份,众人自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寻机告辞。以至于在这段时日内,还有不少人上书皇帝,劝姜绍静养一些时日。姜绍索性也顺应众意,待在了家中。

最终这些人都流入到了陆家,求见靖国公。陆振有国公尊号,亦为帝戚,一子一女分别在渤海王与保太后手下任职,世子如今又据陇山险要为皇帝信重,与王氏也有着不浅的交情。此时的陆家有着和帝王与世家同时交涉的窗口,足可称为左右时局的世家。况且陆振虽为国公,本身却无任职,所以许多话说起来更为方便。

然而陆振坚决闭门谢客,连进去吃一口茶的机会都没有。顾氏也一改往日温和态度,严令下人恪守本职,甚至不惜祭出家法。有几名下人不以为意,私下谈论时局,即被当场杖毙。

陆归此时已准备归镇,见近日种种也不乏疑惑,问父亲道:“时局动荡,各家有求,父亲何故不见?我家立关中未久,若因此人心离散,只怕来日难再有所经营。”

此时只有父子二人,陆振看了陆归一眼,语气幽幽道:“我儿欲趁乱而起乎?”

陆归语噎,其实他心中未必无此意动。

陆振对此并不责备,陆归有此心完全在情理之中。陆氏将兴,政治资源与人脉瞬如潮涌,作为新出门户若不借此进取,待人心冷淡下来,面对旧贵族的打压,便难以积累下一次跃迁的资本。只不过陆振觉得,此时仍然时机未到。

在前夜,陆昭没有让薛家与贺家两虎相争,以此来创造大片的权力真空,而是选择了扶植贺氏,面对薛氏的种种举措,也沉默噤声。陆振隐隐觉得,自己的女儿应有更大的谋求,她在静静蛰伏,等一个时机。

想至此处,陆振略微沉吟,而后道:“中枢强势,切政杜弊,薛贺之争,积重难返。尚书令如今声势浩大,正欲寻人而立其政。如今时局,莫说是非议,即便连赞同,只怕也有碍观瞻。我家所处地位仍过于显眼,此时一言一行,更要慎重。至于人望……”

陆振笑了笑,“王氏豪门,响誉天下,当今人望所归,如今都黯然噤声,闭门守拙,旁人即便心寒,也难怪我家。我儿不必忧虑。”

说完又嘱咐道:“你即将归镇,明日面君辞行,倒不妨去长乐宫一趟,见一见昭昭。”

陆昭自休沐禁足后,便又辗转于长乐宫与台省,根本无暇归家。但长乐宫宫禁皆是贺氏族人担当,此是非常之时,就连太子归都也不曾踏足此处。至于元洸,如今已被保太后禁足于清凉殿,不允出门一步。

陆归皱眉道:“长乐宫禁卫森严,父亲,是否……”

陆振道:“皇帝曾赐为父班剑三十,届时你我同去,之前你可挑选精勇,随后你我父子同班剑入宫。”

所谓班剑,不过是一个由朝廷名下供养的编制,至于随员具体是谁,反倒不拘,只要双方愿意,且受职人本身也没有职权,那么就算把国公编制进去,也都无妨。

虽然班剑在战斗中意义不大,但陆振之所以为此,除了想试试长乐宫方面的心态,还要尽力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感。待都中人人自危时,在扶风驻扎的崔谅即便没有谋反之心,也都会遭受长安城中扑面而来的敌意。所谓舆论,便是如此,基于本能,人人都会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做出最坏的打算,并且粗暴地践行着,倾泻一身戾气,毫无理性可言。

在长乐宫埋首于案牍的陆昭收到了父亲的招呼,点了点头,在对和元澈接头的女史交待一番后,则继续处理文书。如今,饱受战争荼毒的三辅地区已出现瘟疫,大有向京城蔓延的趋势,各地焚火烧尸,景象已如人间地狱一般。而这把火是否会蔓延至长安,尚未有定论。陆昭思索片刻,决定归家后先去一封家书给陆放,淳化县的粮草取一部分拨与薛琬,赈济灾民。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