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怀旧的唯美句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贺兰明月被他们翻来覆去地折腾,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不由得想起慕容赟的话:&1dquo;那位殿下,我听家中人提过&he11ip;&he11ip;喜欢的时候,无论男女,皆是任由作弄,待到鲜劲儿过了便弃若敝履,再不过问。”

  那时他尚不明白慕容赟口中的&1dquo;喜欢”到底有何深意,如今一通装扮,阿芒在旁亲自监工,不时指指点点莫让殿下不欢喜,顿时有所明白了。

  高景的喜欢只是最简单不过的,小孩子的占有。

  像一件衣裳一个玩物,开心了捧在手里,稍有不顺便随手踢开。他的爱恨毫无原因,也看不出轨迹,唯有战战兢兢地相处。

  可高景真是这样么?

  他垂着眼睫,目光落在腰间一条衣带上,心道:&1dquo;被抛弃,被无视,当成玩物呼来喝去&he11ip;&he11ip;此事绝不会生在我身上。”

  若不抓住高景,进而成为说得上话的人,昔年十载寒暑的羞辱、卑微岂非白挨了?豫王府朝夕难堪,一旦离开,他再也不要回去那段日子。

  他要高景离不开自己。

  北殿是中宫居所,高景如今暂居摇光。

  本朝传统,皇子成年便前往封地,可实际又并非一回事。当朝诸侯王中,豫王因和陛下交好,特许于洛城重建府邸,而稷王则因为皇帝即位时年岁尚小,加之体弱多病,皇帝不放心他离开,故一直住在紫微城含章殿中。

  摇光坐落于北殿东南方,虽面积不大,亭台楼榭五脏俱全。最高是一座三层小楼,雕梁画栋,精美异常,登楼环视周遭风光,与皇帝的居所明堂遥遥相望。

  此宫室原是先敬文帝为结妻子所建,可惜敬文贤皇后红颜命薄,去得早了,敬文帝并未再封后,摇光的修筑也随之搁浅。直至当今陛下继位后数年,下令重修摇光。待到摇光修成那日,陛下大婚,独孤氏入主后宫。

  这样一座颇有意义的宫室如今便宜了高景,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待到贺兰明月齐整地去到正厅,高景正用早膳。他吃得精细,每样菜都由宦官先试过方才呈上,可小殿下本人却对此颇有异议。

  贺兰明月迈进大厅,听见高景脆生生的嗓音:&1dquo;都说了不必这般小心谨慎,要害孤的人岂会通过北殿的小厨房,疯了不成?”

  他没忍住,唇角浮现一丝微笑,正巧被高景看见。

  于是对早膳的抱怨到此为止,高景懒懒趴在桌边,并不在意他的笑意到底为何。他兀自上下打量贺兰明月一番,这才满意笑道:&1dquo;不错,人靠衣装。”

  侍卫统一的服饰,改良自塞外胡服,衣长齐膝,束郭络带,腰线收得恰到好处,勒出少年人挺拔的躯体,显得手脚修长。贺兰明月未到及冠之年,头扎高,长长一束垂在脑后,腰侧配着那把燕山雪,如锦上添花。

  阿芒笑道:&1dquo;要说殿下的眼光从来没出过错,贺兰这么一打扮,可是比殿内经年的侍卫看着都要精神,合适极了。”

  &1dquo;那是自然,一群歪瓜裂枣,怎好与孤的人相提并论?”高景斜睨了呈菜宦官一眼,笑意猛地收敛,&1dquo;你在胡乱瞧什么!孤准你看他了么!”

  宦官忙不迭地收回视线,可已来不及,高景袖子一挥掀翻面前的碗,白瓷落地碎成数瓣:&1dquo;阿芒,教会他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

  阿芒打了个手势,殿内守卫的侍从步伐轻快,即刻将那宦官带了下去。讨饶声不绝于耳,贺兰明月只侧了一下头,神情淡漠。

  许是这表情得了高景欢喜,他作一通,心头因晨起的郁结也松快,语气放软道:&1dquo;罢了,大清早的,惹了晦气&he11ip;&he11ip;贺兰,你今日陪孤去御书房吧。”

  他垂着目光,却没低头:&1dquo;属下听从您安排。”

  贺兰明月的声线还不像个成熟男人,带着一丝少年低哑,如风入松,听来自有一番舒服。高景托着下巴,朝他笑了笑,眼角朱红小痣仿佛也更添光彩。

  &1dquo;孤说什么你都是这句话。”他语带笑意,随手拿了一小碗莲叶羹赐下去。

  贺兰饮罢,瓷白小碗中倒映出屋顶琉璃。他有片刻恍惚,随后被阿芒推了一下腰,垂着头站到高景身后。

  高景平日跋扈,到底是皇家修养,吃饭时沉默地细嚼慢咽,目光也专注。他望着高景侧脸,只觉对方不说话时面容都可爱几分,脑中这念头一晃而过,贺兰情不自禁觉得好笑,他竟有心思评价殿下美丑,放在过去何曾想过。

  早膳用罢,阿芒又替高景更衣,随后招来北殿侍卫,请殿下去进学堂。

  紫微城原是前朝东都,宫城规模比不上西京。高氏掌权、战火平息后,太宗昭成帝居于平城,为着名正言顺,开始在洛阳修整紫微城作为皇城。待到敬文帝时迁都,这才有了如今的春风十里。

  皇城分前朝后宫,而皇子与亲族子弟念书的进学堂便在二者之间。敬文帝亲自题字,起了名称做&1dquo;漱玉斋”,是个外方内圆半月状的书馆,毗邻当下编修翰林院的三秀堂,便于皇子的先生们行走。

  贺兰明月只道高景身份尊贵远胜旁人,加之豫王、稷王都并无子嗣,想来是独自念书。等到了地方,才现自己大错特错。

  皇帝的堂兄弟、后妃母家年纪相符的少年,约莫十数人,均在漱玉斋内进学。眼下先生未至,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七嘴八舌,声音虽不高,也足够沸反盈天。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