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叫外公叫爷爷合适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章 双龙镇的由来(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外婆收拾好桌子,贾俊裁纸,外公研墨……

一切准备就绪,贾俊挽起袖子泼墨挥毫起来。

不一会儿,一大片寓意吉祥的对联就写好了。

……

第二天,外婆早早地吃罢饭,收拾好对联,把玉嬛托付给外公,兴高采烈地朝双龙镇出了。

双龙镇原名叫“孤柳镇”

,也叫“孤柳大集”

起初,那里是一片荒芜人烟的盐碱地,几公里以外才有村庄。也许是空间大的缘故,周围的村庄非常稠密,人口密度特别大。

南北的人口走动,东西的物资交流,都要从这里经过。

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时间久了,来往的客商,串亲戚的行人,慢慢地走出南北、东西两条大道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为了方便行人,有人突奇想在南北与东西大道的交叉路口盖了几间房子,卖起了小吃。

当然,那里没有井,一切东西都是运去的。

没想到非常财。

有样学样,前去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

人去了自然得吃喝,当时没有很大的运输工具,靠人力运的那点水根本不够用。

人们也尝试着挖井,可是出的水又苦又涩,根本没法喝。

大家并不气馁,一起集资继续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寻找,还真在南北大道的路西,挖出了一口淡水井。虽然不是那么甘甜可口,起码来说还能喝。

为了便于好找,有人在井边栽了一棵柳树,没想到还真活了,因此,大家给这口井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孤柳泉”

这是孤柳镇的由来。至于那口井,都说是神驴没尿到的地方。

一个笑话而已。

有了水源,到那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成了当地最大的贸易市场。

有买卖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纠纷,有纠纷就闹矛盾,为了自身利益,打架斗殴甚至死人,是常有的事。

有一个武艺高强的黑帮老大叫李岱龙,来到这里以调解纠纷为名,收起了保护费。

后来又来了一个叫何允龙的,他见李岱龙日进斗金,非常眼红,也带来一帮亡命之徒要收保护费。

一山岂容二虎?两帮人经常以死相拼。

经过有人协调,最终决定以打擂的方式,输赢定去留。

何允龙也不是吃素的,二人打了个平手,以握手言和告终。

经过磋商决定,二人划道而治,各管东西,互不干扰。

何允龙管辖的地域叫东镇,李岱龙管辖的地域叫西镇。

大家分不清东镇和西镇,干脆就叫“双龙镇”

……

日出二十天天集。

来到双龙镇,那里人山人海,挤压不动。

什么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丑的俊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瞎的瘸的、情侣牵手的、还有妇人抱娃的,形色各异。

路边两旁做买卖的摊连着摊,位挨着位,什么卖葱的、卖蒜的、卖油言柴米鸡蛋的;卖盆的、卖碗的、卖花生瓜子案板的;卖酒的、卖烟的、卖猪肉羊肉驴鞭的;卖炮的、卖画的、卖香纸码子鞋袜的,还有抽签算卦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鞭炮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嬉笑怒骂声、小孩哭叫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唉,市容繁昌若家国,何愁布衣无笑颜。

外婆找了一片空地,打扫了一下,摆上对联。

她左右看了看,呵,想吃这碗饭的人还真不少,大多是年过花甲的老者,他们摆着案子算写算卖,至于字体以行、隶最多。

外婆站在摊位前,一言不,过往的行人看都不看。

眼看到了中午,外婆连一副对联也没卖出去。

一旁卖蜡烛的老大爷看不下去了,对外婆说,“姑娘,葱蒜要剥,买卖靠说,你得吆喝”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