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北大学考古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78章 新会人的底气(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当年,我祖父在外面做生意,没有时间回家乡,只有奶奶在家里。有时奶奶会带我去广州玩,一般就会先搭乘新宁铁路的火车从台山坐到北街站下车,再坐船去广州。所以,对此,印象尤为深刻。而且,新宁铁路,当时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船载火车渡江。”

“船载火车渡江?不能吧?”

有人问。

这点,苏亦来答,“能的,大作家巴金先生就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提及过这一场景。”

巴金在散文《机器的诗》里描绘了新宁铁路创轮船载火车渡江的奇观。

文中写道:“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地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轮船,就停留在船上,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

“当时,新宁铁路采用的是轮渡载运列车过江的形式。陈宜禧特意向香港定制一艘长达1o5。57米的轮船,船上铺设三条轨道,每次能载一列五节长的列车。新宁铁路是中国第一条使用‘轮渡火车’的铁路。”

所以,前世,苏亦跟同学去海南岛旅游的时候,乘坐火车渡海,就有轮渡装载火车渡海,当时,他的同学的就震惊不已。

当时,自己的海南同学,还自豪的炫耀,这就是他们海南人民的智慧。

当时,苏亦就笑了,然后给他们说了新宁铁路的故事。

苏亦记得很清楚,自己海南同学的脸色精彩的要命。

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问出,“为什么叫新宁铁路,而不叫台山铁路啊?”

苏亦帮忙解释,“新宁也就是现在台山的旧称,之所以改名,那是因为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的时候,北京政府因湖南、四川、广西等省都有新宁,为避免混淆,下令改名为台山县。”

听到这里,众人不纠结新宁铁路的事情了,反而,有些义愤填膺,“凭啥是咱们改名啊,咱们新宁叫得好好的,非要改成台山,这不是欺负人吗?”

苏亦说,“改名确实有争议,因为新宁于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建县,直到改名之前都叫新宁。”

“还是咱们新会好,不需要该名字。”

“谁敢改咱们新会的地名啊?东莞的拳头新会的笔,咱们新会那么多读书人,连个地名都保不住,还当什么读书人。”

“也对,民国的时候,梁任公还是拥有不小的影响力的。”

好吧,对于梁任公在民国时期的影响力,苏亦就不跟他们讨论了。

梁启先生早年在政界确实相当活跃,然而,晚年只能投身学术研究,这期间,经历的什么,熟知他生平的人都知道。

然而,非要说北洋政府不敢改新会的地名跟梁启先生有关系,好像也说得过去,毕竟,在国内,除了广东新会,应该没有第二个重名了。

同样,新会的牛人还是有一些的。

读书人多,这也是新会人的底气。

比如眼前的自己。

因为这一刻,提到读书人,大家都下意识望向了苏亦。

这个时候,苏亦才后知后觉,自己似乎也成为新会读书人在这个时代一个典型的代表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