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和记现状(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和记易主,华资控股】
【陈青峰成为和记董事长兼主席】
【传言:和记即将破产】
【最年轻的上市公司主席成长之路】
……………………
香江的舆论再次争论不休,媒体将事态进一步扩大,市场全面唱衰和记不认为陈青峰有令其起死回生的能力。
这种看法直接反馈到股价上,今早一开盘和记的股价就从每股1。1港币跌至0。9港币,比原历史最低时期的股价更低。
而作为华资收购英资四大洋行的历史性时刻,所有人都见证了这场商业奇迹,没有利益受损事不关已的华人团体当然支持。
当然!!
无论支持,或是反对,都影响不了陈青峰如何处理和记的问题。
控股超360家公司,其中海外公司84家,陈青峰连这些公司名字都记不全。
其中,单是上市公司就有26家,市值前一百的公司也有8家。
经营业务涉及:进出口贸易、批发零售商业、商务、货柜运输、船坞修建、货仓运输、地产物业、采矿业、建筑业,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
甚至很多公司业务都是相互重叠的,甚至彼此在很多项目上是竞争关系,大量资金、人力、时间用于内耗,杂乱到令人难以想象。
别说陈青峰刚刚接手和记,估计祁德尊都做不到如数家珍,偌大个集团只知道大肆并购又没个监管,不出“硕鼠”
才怪。
和记控股的八大集团分别是:
和记国际、和记地产、黄埔集团、海港工程、都城地产、屈臣氏、安达臣、以及黄埔集团控股的均益仓。
其中六家都是在亏损,唯有屈臣氏能赚点小钱,均益仓勉强做到收支平衡。
旗下最大的子公司黄埔集团,在原历史上,会与和记国际进行合并,成为后世赫赫有名的“和记黄埔”
。
和记地产、黄埔集团、都城地产、均益仓,四大集团都是玩地产的,全部都拥有大量廉价地皮。
其中,地皮最好的是黄埔集团!。
1956年集装箱的发明,使得货物运输更加高效、安全、便捷,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货运模式,船舶、码头、航线都受到其影响。
由于集装箱的发明,传统货运模式更改,传统的三大港口也要做出改变。
1863年由怡和洋行、大英轮船公司、德忌利士火轮公司等多家公司共同创办了黄埔船坞有限公司。
1865年黄埔船坞有限公司并购石排湾船厂和贺普船坞,之后还吞并了大角咀的四海船坞等公司。
发现到20世纪初,黄埔船坞员工就超过了5000人,曾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江的三大船坞。
拥有当时最非常先进的设备,能够以建造出各式各样的船舶,为商船提供各种维修养护服务。
然而!!
二战期间岛国占领香江,黄埔船坞如此庞大的造船能力,被那群小日子拆得七七八八,留下的船坞几乎成了空壳。
二战之后,经理人制度兴起,顺应新时代的黄埔船坞更名为黄埔集团,但却再难恢复鼎盛时期的世界顶级造船能力。
如今的黄埔集团…
留下的只有落后几十年的造船业,修船业务被祁德尊卖给了太古船坞,货仓码头也被祁德尊迁入葵涌,货柜被祁德尊迁入红磡。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