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理想国出版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1dquo;看来这一轮文明似乎没有出现西奥多。罗斯福啊。”戴维斯也跟着走了出来,整个空军基地一片死寂,只有几个机场安全人员在打着手电筒四处巡逻,就像是坟场中四处飘飞的鬼火。

  我耸耸肩:&1dquo;呵呵,谁知道?也许大海的那一边就有一个呢。”

  戴维斯对此很不赞同:&1dquo;这恐怕不太可能。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来分析一下:假如亚欧社会共和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家,那么其数亿人口的庞大规模必然推动对外贸易——你也看到了,他们的工业化水平至少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假如工业制成品以商品为主,那么资本追逐利益的本质必然决定他们会大量外销电器、机械农具、各种轻工业产品。你看看他们造的武器,和BuB公司的简直就像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世纪,假如他们真的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话,那么民用工业品水平必然不比这个低!要是换了我是亚欧社会共和国的经济部长,肯定会大规模鼓励出口,用不了十年八年就能占领全球市场,在全方位挤垮BuB这个垃圾公司!但是,这一切没有生,人民群众现在还在使用BuB公司生产的劣质工业品,军队还在装备着那些价格昂贵而又故障百出的飞机和军舰,这种情况只可能有一个解释。”

  &1dquo;是的,是的,在我们所处的年代,亚欧大6的各个国家,特别是矿产丰富的亚洲国家,比方说中国或是俄国,它们的经济命脉是什么?是出口原材料,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我听了这一席话,突然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1dquo;至少在我们被卷入时间裂隙的2o16年,世界还和平得很,根本没有可能爆核大战的迹象,那么&1squo;赎罪之战’应该是在2o16年之后很久的事了,而在2o16年,中国的稀土资源和煤矿、俄国的天然气产量都在开始走下坡路了,假设大战是在我们离开后三十年爆,那么&he11ip;&he11ip;”

  戴维斯把这句话接完了:&1dquo;那么整个亚洲将会被开得只剩下空空如也的黄土。哦,对了,也许中国那边还会有不少已经不名一文的高楼大厦。这个假设多半成立,要知道,战争往往是社会经济危机引的。”

  &1dquo;那么按照你们的说法,亚欧社会共和国其实并不是简单的闭关锁国,而是因为资源贫瘠,被迫实行了高度的集权统治和计划经济,因此不肯与我们接触?”奥菲莉亚理解能力很强,几乎是立即就想到了这一点。

  我拍了一下锈迹斑斑的栏杆,栏杆出了长长的&1dquo;咚——”的一声:&1dquo;没错!在资源极度紧缺的国家,市场是行不通的。干爹以前就告诉过我,苏联时期是怎么把每一通原油、每一吨钢铁、每一块面包纳入计划的,当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除外。亚欧社会共和国的资源必然比苏联缺乏得多,欧洲大6更不可能有多少资源,可想而知,他们如果对外开放,BuB公司就可以利用原料供应来控制它的政治、剥夺它的主权,就像他们靠着原料控制把理想国的政府变成了一个小摆设一样。而根据我们所知,亚欧大6的绝大部分资源肯定被用于军事建设了,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他们的军事技术如此先进。”

  &1dquo;等等,”奥菲莉亚突然想起了什么,&1dquo;既然他们军事实力如此强大,那么没理由不对外面的大量资源感兴,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还没有向国际共和委员会的各国宣战。”

  咦,这倒真是奇怪了。我摸着脑门想了一阵子,但却毫无头绪。难道是对外界不了解?恐怕说不上,至少他们的这些地图可以证明,他们对我们的了解肯定过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不敢?有什么不敢的?我们这边的军事力量连对付敌方民兵和反政府武装都吃紧,只要轻轻一推,就会灰飞烟灭,无论如何不可能不敢开战。爱好和平?这我可不相信。至少从我一个职业军人的角度来看,实在不能理解会有谁已经爱好和平到了极点,却还要集中力量搞军备建设。再说了,据说救国阵线以前派去联系的人,都是想方设法用各种方式,从举白旗到拍无线电信号来表示自己在执行和平任务,但却被一律消灭了,甚至连警告都没有一个,颇有苏联防空军的风采。要是他们爱好和平,好歹也该手下留情吧,难道抓个俘虏就这么难?唯一的解释就是,亚欧大6的人和古代中国人一样,靠天吃饭、固步自封,以一亩三分地为最高人生目标,但这和他们高度达的科学是严重矛盾的。

  &1dquo;不管他们为什么不来,现在瞎猜无益,等过两天到了亚欧大6,自然知道了。”戴维斯见我沉默不语,以一种美国式豪迈的语气答道,&1dquo;无论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不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弄过来!”

  奥菲莉亚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神色:&1dquo;好吧,戴维斯同志、李笑云同志,也许说这么多确实没什么意思,你们把计划收好,做好准备,我希望下次看到两位,是你们从亚欧大6回来之后的事。”

  第三卷尾声飞向大6

  公元4892年4月12日21时整,天气晴朗,月光普照,只有西方吹来的含着沙砾和干燥气息的6风从窗外刮过,时不时将一些细碎的沙粒拍在贴着一张《自由民主报》商业版的玻璃窗上,出一种诡异的&1dquo;淅淅沥沥”声。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