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唐不良人真的存在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页(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对了,还是说回高句丽之事吧,苏定方的场子,我们要找回来,唐军此次必须胜利,所以关于此次胜兵,我打算……”

  第一百章时代变了

  从楼船上下来,到返回熊津都督府的路上,苏大为的在反复想着李勣跟他说的那些话。

  像李勣这样的名将,用兵方略只怕早就成竹在胸,特地与苏大为私会,就算有军务方面的需要,也绝不是最主要原因。

  他的意图,不在说了什么,而在于言外之意。

  那会是什么?

  苏大为骑着马,在亲信士卒的护送下,缓缓走着。

  眉头越锁越深。

  他想到了。

  李勣说了那么多,其实内容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出来的一种感觉。

  一种对大唐未来的隐忧。

  大唐建立到现在,不过四十四年。

  但是疆域已经扩张到极致。

  古未有之。

  百姓生活富足,从中东西域各国的香料,药材,珍宝技术,金银财赋,随着河西走廊源源不断的输入到长安。

  再通过长安,反哺大唐天下。

  而大唐的丝绸,茶,瓷,各式药材,技艺,也通过河西走廊传遍西域。

  从西方,到东方。

  从倭国到南洋诸岛,所有的藩属小国,哪怕是化外之民,都与大唐建立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奉大唐为宗主。

  称大唐皇帝为天可汗。

  而做到这一切,大唐只用了四十余年。

  现在的国势,正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熟知历史大势走向的苏大为却清楚,伴随着苏定方等一批老将离世,大唐的武德,将迅回落。

  特别是唐军与吐蕃开战,并两次败于论钦陵之手。

  唐军不败的神话,自此褪色。

  而且苏大为还隐隐感觉到,对李勣话里的这层意思,自己居然还颇为赞同。

  制度只是底线,并不是帝国强大的必然条件。

  最重要的是开国的那些人。

  在经历隋末大乱后,所有的人杰,高素质的军事、政事人才,集中在那个时期大爆了。

  而其中集大成者,站在金字塔尖的那个男人,正是天可汗,李世民。

  他东征西讨,以七年时间,打下大唐天下。

  此后又数年,将一直威胁中国的东突厥,一战给灭掉。

  一统漠北和西域。

  成为万国来朝的天可汗。

  而且不光是军事胜利,承袭隋制的大唐,还能做到政治开明。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