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安阳侯次子许琢,年六岁;
已故平西侯之孙、现平西侯府世子,即先皇后亲侄萧怀,年六岁;
先皇之兄康王,即现宗正卿陆寔之孙陆铭,年五岁;
吏部尚书赵守诚之子赵昶钰,年五岁;
国子监祭酒吴士谨之子,吴希睿,年五岁;
明光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郑循之子郑望,年四岁;
这里边,年龄最小的是四岁,最大的也不过六岁,年龄差距不算大,而且都是宗亲、高官之子,既有文臣之后,也有武将之嗣。
对于此次太子伴读人选,陆廷渊也有自己的考量。
太子虽是嫡子,但母亲早亡,母族平西侯府世子年岁尚幼,如今只是空有爵位,名存实亡。
他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要为他考虑周全。
要是万一自己突然有个好歹,他得给幼子留下一套可靠的文臣武将班子,不至于到时候六亲无靠,孤木难支,徒生变数。
太子伴读,说到底就是平衡各方势力、拉拢群臣的一种手段而已。但从小就在一处的情谊,到底要可靠些。
就如同他与姜问渠,他可以放心地将朝廷大事、秘事交予他,而不用担心他会背叛他。
说起来,含章二字,还是他给他取的。
《易传》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其实从很早的时候起,荣国公府一门的荣辱,便早已同这位未来的君主绑定在一起。
当年作为荣国公世子的姜问渠弃爵投身科举,在外人看来是一场豪赌,可于他而言,不过是以退为进的手段罢了。
他于朝堂之上为他收拢人心,他远去边关征战韬光养晦,共待时机。
所以陆廷渊登基后,无论外界言论如何,都执意将年仅弱冠的姜问渠扶上四辅臣之位。
而身为臣子的姜问渠也自觉约束族人门下,不曾有僭越专权之事。
因为他们是先有的同袍之情,而后君臣之义便变得顺理成章。
所谓良臣得遇明主,鸟尽不必弓藏。
他不必对他施展什么帝王之术,他也不必对他漫言奉承之词,这是从小处出来的信任。
所以,陆廷渊觉得,给太子选伴读一事,须得深思熟虑,从长计议。
这名单他是勾了添,添了勾,最终才定下这六人。
不过后续还得继续观察,要是再出现像昨日许兰茵那样的情况,那可不仅仅是送回家那么简单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