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丰乳肥臀的女人男人喜欢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高考成绩(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1998年7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

不知道为什么,每年的高考那几天都会下雨。

考场就在王燕的学校里,环境她很熟悉,别的考生都好几位家长陪着,带着吃的喝的,恨不得替孩子考试。王燕就她自己孑然一人,县城离她家不近,父母为了生计还在奔波,她不忍心让他们大热天的等在考场外,反正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父母连她的试卷都看不懂,考试她只能靠自己。

王燕的心情很平静,她对这次考试准备了三年,考试之前模拟题也做了很多遍,对于自己的成绩,她已经心中有数了。

进入考场后,王燕很镇定,她先填写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按照试卷的要求来逐个答题,考试的时候,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考试中,心无杂念,题目大多数都是她以前做过的题,对她来说,是轻车熟路,只要认真一些,不马虎,就能挥出自己平常的正常水平。

王燕考试算做得很快的考生,她很轻松地把卷子填写完了,然后从开头开始又检查了一遍,对于不会做的题和没把握的题,她又花了一些时间。

最终,在铃声后,交了卷。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考试结束了。

交完最后一份试卷后,王燕等待高考的压力全部清空了,她整个人变得很轻松,很快乐,虽然考试分数她不能完全估计出来,但大概的成绩,她还是心里有数的。

走出考场的时候,很意外的是,爸爸在门口正等着她。

爸爸问:“考得怎么样?”

王燕答:“能上本科线。”

爸爸笑了:“好,我闺女厉害。”

他们家的村子有2oo年左右的历史,女孩子能考上大学的目前还没有一个,之前只有一个男孩考上大学了。

所以,如果王燕这次能考上大学的话,那真就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大学生了。

考完后,王燕把自己高中全部的书和试卷都当废品卖了,这些书籍和卷子加起来有几十斤重,上面的每个字王燕曾经都很熟悉。

两周后,考试成绩出来了。

王燕根据自己的考号和个人信息,打电话查询到了自己的分数——656分,山东当年高考用的标准分,这个成绩能上本科线,她已经很满意了,考不上清华和北大对她来说并没有太大关系,毕竟能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她查成绩的时候,用家里的电话查的,那年家里已经安装了座机电话,对外联系就方便了很多。

要说,她要感激高考扩招的政策。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开始了第一次扩招,到2oo2年,全国高校已经是第4次大规模扩招了,要感谢这样好的政策,否则,在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能从千军万马中挤上独木桥谈何容易?

更何况,王燕还是个出生于社会最基层的农村女孩?

每年的高考,只有极少数幸运的学生能进入到那些顶尖的大学,数量庞大的学生则走进了普通的大学里。

这些普通的大学生,能考入大学全家和他们自己也已经是倾尽所有了。

像王燕一样的这些年轻人,他们的大学虽然不起眼,但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很可能是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是村里所有人中学问最高的,是所有人的希望。

他们走出了农村后,对于能够改变他们人生道路的高考充满了感激,因为除了高考,他们很难有其他的办法了。

他们经过12年日复一日的课堂学习,历经千百次的考试历练,完全靠高考这一条羊肠小道艰难的异军突围,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了大学校园里。

毫无悬念的,王燕随后被北京的一所二本学校录取了!

当夹带着录取通知书的ems送到王燕手中的时候,她感慨万千:“这么多年的拼搏可算是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那个录取通知书在她看来,就是无价之宝,放在那里,都在熠熠光。

虽然她的大学只是个二本院校,但她很知足,她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读4年大学后,找份像样的工作,挣钱、养家、回报父母,给弟弟娶媳妇。

她需要钱,家里需要钱,这么多年,每次她伸手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对她来说都很艰难,父母总是告诉她他们很不容易,让她花钱省着点,其实他们不知道,王燕已经非常节省了。她除了必备的一些东西外,其他同学轻轻松松花钱买的东西,她想都不敢想得到。

父母要求她“懂事”

,事实上,如他们所愿,她早早地就“懂事”

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很开心,毕竟,父母一辈子也很难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这样在全村里这么扬眉吐气。

王燕考上大学后,给村里的不少女孩带来了上学的信心。她们把王燕当做榜样,用她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后来,更多的女孩子走入了学校的校门,也有更多的女孩子进入了高校。

但一年35oo的学费让全家人犯了难。

她们全家人一年的种地收入都加起来也只有4ooo块钱左右,家里开支不少,人情礼往也需要钱,一年到头下来,剩不下多少钱。

这一年这么贵的学费,从哪里出呢?

王燕看出了父母的为难,不敢吭声,她殷勤地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又包揽了全部的家务,生怕惹他们不高兴,万一他们一不高兴,大学不让自己上了就麻烦大了。

好在父母并不是那么迂腐,他们这次还是凑齐了学费。

他们拿出了家里的积蓄2ooo块钱,一辈子连新衣服都舍不得添几件的姥姥出了5oo块,父母又去村里其他村民家里借了1ooo块钱,七凑八凑,凑齐了学费。

除了学费,还需要生活费,他们把家里养了1年的猪卖了,卖了6oo块钱,交给王燕,让她先用着,过一段时间花光了,再给她汇款。

那年的9月1日,王燕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在爸爸的陪同下,用麻袋装了几件衣服,坐了9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了北京。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