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雪域格桑读后感作文400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 暗流涌动(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大毛护送洛追加措跟随钦使,途经甘、陕、晋、直隶一路行去。洛追和大毛虽去过内地,但只到过西南一带,这北方风物还是头一回目睹,再观京城繁华,真是大开了眼界。到京自由官员安排歇息,第二日上殿朝见时,康熙客气地表示,依前例,大喇嘛特使免拜,赐座。

“大喇嘛可安好?”

“谢陛下垂问,佛爷安好。”

“朕听说大喇嘛闭关已有七载,不知何时出关?”

“回禀大皇帝,佛爷法力精湛,入定甚深,恐非短时可出。”

“入定期间是否进食?”

“十天进水一碗,米十数粒而已。”

“地方治理靠于何人?”

“已全权委托第巴,重大事项仍须请示。小僧这次来带有佛爷书信一封,系由侍从据其意代笔,并有第巴桑结嘉措呈大皇帝书信一封。”

说毕呈上。

五世达赖的信中,表明了反对噶尔丹启衅生事的态度,指其“不听训诫”

,“见责于圣明极当”

,又言:“臣已年迈,藏事决诸第巴……第巴向亦仰体圣意,实心任事,……乞皇上给印封之,以为光宠。”

并说明安多这次战事就是第巴协助钦使调解成功的。

桑结在信中除表态支持朝廷举措外,说明固始汗当初为十个儿子在安多划分了牧场,但其长子和十子因遭兄弟排斥,至今滞留西藏,这次调解时,钦使与洛追特使已就长子之子和十子返回原驻地达成协议,要求众兄弟各安其境,特恳请大皇帝遣官督促此事。

洛追一行住在前门外积福寺,每日由理藩院官员陪同游览观景,大家对戏剧杂耍之类最感兴趣。期间,康熙又召见洛追一次,详细询问了西藏情况,洛追据实以答,在说到教派平等、普限僧额、收回寺属土地、严控差役派、安置移民、兴建门巴学校诸事时,皇帝不住点头,投以赞许的目光。

康熙是一位开创盛世大业的帝王,他隐隐感到这位第巴是一位出众不凡的人物。洛追料不到,即使料到,也无力阻止帝王的权术。皇帝们对下属的出色才干,是既欣赏又防范的。洛追辞行时,皇帝表达了对五世达赖的问候,对安多事件调解成功的满意,对第巴的勉励,并赐第巴“弘宣佛法王”

金印,但对他的另一个请求却置之不理。很明显,他在玩“分而治之”

的老把戏。此时,经过各种情报分析,康熙已对五世达赖的生死产生了怀疑,但这回的“分而治之”

确实失败了。分而治之,要求上位者能随时在两方之间求取合理平衡,在当时的交通、技术条件下,康熙一对藏情缺乏全面深入了解,二难以有效施加影响只能远远望着两伙人打斗,所以晚年待他狠下决心收拾局面时,局面已经非常棘手。

那天送走洛追退朝后,康熙正欲往中和殿更衣,只见一个名叫王仁的老太监伏跪在地,口称:“老奴有要事禀告。”

“公公何事?起来说不妨。”

因这王仁原系顺治贴身太监,帝后对他都给几分面子。

“老奴年过六旬,主子几番开恩让老奴退养,但有先帝托付一事未了,故不敢言退。”

康熙听得一头雾水,正要问,王仁从袖中掏出一块白缎,双手呈上。

康熙扫一眼,上面印有两个戳记。

“先帝行前特嘱奴才,将来朝中商议关涉达赖喇嘛之藏事时,将此两方印文呈给皇上。”

康熙这才仔细观看,默思良久,只说了一句“知道了”

,命人扶起王仁。

“皇上,奴才心愿已了,明日即前往恩义寺,每日念经,祝皇上万岁大清国运兴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