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曹叡之痛(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随着一批批新兵的补充,魏国军队不只是在数量上和后备上占据优势。
在质量上也越来越接近诸葛亮亲自调教的蜀军。
不过,北伐面对的主要敌人却并不是司马懿。
诸葛亮的一系列北伐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在和曹真的鏖战。
街亭之战,演义中为了凸显司马懿,所以就淡化了曹真和张合的作用。
但是,事实上,司马懿却并没有参加这场战争。
整个魏蜀对垒的过程中曹真和诸葛亮的对决是主要内容。
连续几个来回都算是互有胜负。
直到曹真病死之后司马懿才成为了魏国在西面的主帅。
但是,初登帅位的司马懿并不以国家为重,借诸葛亮之手害死了张合。
并以张合的死告诫其他魏将应当以逸待劳,坚守不出。
自然,这个坚守不出虽然看起来很没有水平,却成功的拖死了诸葛亮。
很明显,司马懿不会比诸葛亮聪明,但是又确实是压死诸葛亮的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诸葛亮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前后也确实干掉了不少性格迥异的人。
但是,人并没有无限的精力,殚精竭虑并不一定会有想要的结果。
所以,从魏蜀的一系列战争来说,司马懿成了最终的受益者。
毕竟,曹氏和夏侯氏的所有能征善战的将军都在和诸葛亮,6逊的一系列对垒中樯橹灰飞烟灭了。
剩下的军功卓着的老将军张合也被司马懿假诸葛亮之手死得不明不白。
随着老兵渐渐凋零,战将在外,整个魏国内部也逐渐的生着变化。
一代新人换旧人,在这一系列事情生的时候,在洛阳推行新政的司马氏兄弟则成为了士族的领袖。
由于新政的骄人政绩,钟会邓艾等魏国青年才俊都成为了司马懿的门生。
老资格的人中只有杨阜陈群依然活跃在朝廷不停的提出建议。
所以,曹叡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忧虑。
因为,虽然国家越来越富强,但是皇族中却再没有什么突出的人才,甚至曹操曹丕时代的重臣也一一凋零。
唯一后事评价有点才能的夏侯玄又不那么对胃口。
作为骄傲的君主,曹叡自然不会勉强自己的体验来重用夏侯玄。
于是,左顾右盼后,曹叡现身边没有其他人能分担压力,只剩下一个司马懿。
自然,越是这样,就越让曹叡感到不安。
毕竟,张合之死别人可能不清楚,但是曹叡却是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这个时候,却不能治司马懿的罪。
毕竟,钟会邓艾等人还年轻,朝廷的正常运转和屯田的继续推行都离不开司马懿司马孚兄弟强大的执行力。
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儿子的接连早夭则更是让曹叡感到痛苦。
于是,到了后面的这些日子自然就开始大兴土木新建宫殿了。
毕竟,在古代,这种连续早夭的情况确实是很让人痛苦的事情。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长期无子的曹叡就开始找风水宝地来大兴土木。
杨阜虽然还是经常劝诫,曹叡却再不听从。
于是,杨阜郁郁不得志辞官病死,与此同时,十几年改革的压力加上没有孩子的打击也逐渐的拖垮了曹叡的身子。
因为,在改革中,这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宗族成了最大的反对势力,面对这些反对改革的宗族,司马懿不能也不敢直接操作,所以曹叡都只能自己去抵抗压力。
但是,整个过程是很艰难的。
毕竟,随着享乐主义的盛行,宗族只中似乎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分忧。
自然,对于没有经历过艰辛的曹氏夏侯氏后代们曹叡也和诸葛亮一样殚精竭虑。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