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曹雪芹小传100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我们在这里更能看到,清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他们入关后的初期,还是民族矛盾;事到乾隆一朝,问题虽然也还包括着民族矛盾,但主要矛盾已经是阶级矛盾了。八旗集团本身就是由上层旗主、旗兵来压迫、剥削下层的。下层旗兵和并不"披甲"当差、只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的旗民(称为"余丁"),受到残酷的专制统治和盘剥,因此用种种方式进行反抗,如逃亡,谋求出旗,抗租,乃至个人行刺统治主,最后参加有组织的武装起义。只有从阶级分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旗人分化和满汉汇流的原因和意义。

  这里并不是要说曹雪芹"就是"曹纶的"先人",或者曹雪芹就一定具有和曹纶一模一样的"天理教徒思想",而只是来说明,要想探讨曹雪芹这样的包衣旗人的思想面貌以及产生那种思想的各方面的根源,了解当时八旗人的分化情况是有其参考意义的:正是在那个时代的处于激剧变化中的下层旗人中间,才有可能产生像曹雪芹这样的思想家和作家。而值得特别提到的是,曹雪芹的一位朋友张宜泉,从他的《春柳堂诗稿》里所流露的若干迹象而看,就是在思想上非常"偏激"的一个汉军或内务府包衣旗人。关于这点,我们将在后面谈到。

  (注:另一满洲小说家和邦额的事例,可供研究参证。蒋瑞藻《花朝生记》说:"乾隆间,有满洲县令和邦额者,著《夜谈随录》一书,皆鬼怪不经之事,效《聊斋志异》之辙,文粗犷,殊不及也。然记6生柟(按可参看本书第三节引者)之狱,颇持直,无所隐讳,亦难能矣;出彼族人手,尤不易得。《啸亭杂录》云,&#o39;和邦额此条,直为悖逆之词,指斥不法,乃敢公然行世,初无论劾者,可谓侥幸之至。&#o39;又云,&#o39;其记与狐为友者云,与若辈为友,终为所害。&#o39;"用意荒谬(按此当指和邦额以"狐"隐"胡","若辈"即指满洲"胡人"之意)。"礼亲王著书,安得不云尔?抑人之度量相越,何其远也!"(见《小说考证·续编》卷一)和邦额实亦内务府籍,永忠的诗稿中有他的题句。)

  十一 正邪两赋

  曹雪芹不一定就有"天理教徒思想",他也未必会是能够挺身执刃、实行"犯阙"的那种英雄人物;可是他却具有另一种类型的"叛逆"思想和性格,同样值得我们注意。没有了这种思想和性格,他之写作《红楼梦》小说便成为不可能的、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他这种思想和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呢?要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结果应该是一部称为《红楼梦主题思想研究》的厚厚的专著(因为《红楼梦》是这个作家留给我们的唯一的一部著作),这册小书实在是无法包括这个巨大工作。但是我们这里如就一两点来谈谈,却是可以而且也应该的。

  读者都记得,《红楼梦》开卷不久,就写下了以下一段重要的话: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沛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摧,略有动摇感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相不肯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摠(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娼。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廷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旛绰、敬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异地则同之人也。"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雨村道:"正是这意。……"  读了这一大段议论,我们很容易地会联想到明代中叶进步思想家吕坤(字叔简,河南宁陵人,1536-1618)的一些哲学思想:"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形者,气所附以为凝结;气者,形所托以为运动。无气则形不存,无形则气不住。""气者,形之精华;形者,气之渣滓。故形中有气,无气则形不生;气中无形,有形则气不载。故有无形之气,无无气之形。"特别是:"无极之先,理气浑沦而不分;气化之后,善恶同源而异流。……气运之天,后天也,有三。一曰中正之气:一阴一阳,纯粹以精,极精极厚,中和之所氤氲,秀灵之所钟毓;人得之而为圣、为贤,草木得之而为椿桂芝兰,鸟兽得之而为麟凤龟龙、驺虞鸑鷟。二曰偏重之气:孤阴孤阳,极浊极薄,各恣其有余,各擅其所能,为邪为毒;人得之而为愚、为恶,草木得之而为荆棘樗栎、钩吻断肠,鸟兽得之而为袅鸩豺虎、虺蝮蜒■。三曰驳杂之气:多阴多阳,少阴少阳,不阴不阳,或阴阳杂揉而不分,为昏、为乱,为细、为浮;人得之而为蚩、为庸,草木得之而为虚散纤茸,鸟兽得之而为羊豕燕雀、蠛蠓蜉蝣之属。""纯粹不杂之谓理,美恶不同之谓气。……降恒而命之,听其所着:着于清淑之气,则为上智;着于顽浊之气,则为下愚;着于驳杂之气,则有美有恶;着于纷纭之气,则为庸众。均帝衷也,而禀受殊,所值之气则然,非恒性之啬也。"(注:以上所引分见吕坤《呻吟语》与《去伪斋文集》中《说天》《论性》。)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