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历史上清朝进关的时候,多尔衮专门去孔庙拜祭过。到了康熙初年,满汉民族矛盾严重,阶级矛盾严重。康熙皇帝去孔庙,真的是一路大礼拜下来以示对汉家文人的看重,确实是对收复汉家文人的心很有帮助。但是清朝对于孔庙也是存在防备的,孔庙在清朝的祭田并没有和其他朝代那样不断增长。

  李贽明朝中期的一个怪人,回人。思想解放的先驱,死于牢狱中。

  成化二年三月癸卯,当时的衍圣公孔弘绪□□妇女四十余人,无辜杀死四个平民,但因为是孔圣人后人而被当时的皇帝赦免。龙虎山正一教的张天师一脉也有类似的事儿。真的哈。当时的皇帝认为他是孔圣人的后人所以特赫。当然,人非神仙,几千年传下来那么大的一家子,怎么也得有几件大事儿。

  第29章

  &1dquo;可不是?咱们家就数皇上长得最好,将来皇上的小阿哥们肯定也是长得最好。”

  &1dquo;皇上的身高也高,估摸着可以长到六尺。”

  &1dquo;有皇上的教导,将来小阿哥们都和皇上一样才华出众。”

  &he11ip;&he11ip;&he11ip;&he11ip;

  众人跟着多尔衮一言一句的,各个&1dquo;感慨万千”。

  得益于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联姻大计,除了他的诸位叔伯们,在场的人几乎都和小顺治沾亲带故,一时间众人对着爱觉罗家乃至八旗中长得最好的小顺治齐齐感叹连连,脑袋里都在想着一群可爱的,胖墩墩的&1dquo;小顺治”模样的小娃娃。

  小顺治&he11ip;&he11ip;,小顺治被他们的目光吓到,听了他们的话更是惊吓。被绾陌姑娘提了一次的时候他虽然震惊但因为战事很快就忘记了这个事儿。如今他反应过来众人眼里的&1dquo;期待”,呆呆地不知道说啥好,声音听着都弱气了几分,&1dquo;朕--好像才十四岁?”

  崇德八年的公元一六三八年出生,现在是顺治七年的公元一六五零年,因为这个时候和后世对年龄的算法不同,把胎儿的那一年一起算上是十四。十四岁在他的心里,就算是大婚了满了周岁十四了,那也是不够大婚的年龄,更何况生小宝宝。

  所以能不能记得他还没有到大婚的年龄?

  不对,他还没有&1dquo;成人”那,他应该不知道生小娃娃的事儿。小顺治猛地反应过来,他为何要接口这个问题,他应该装不懂才是。然而代善老叔作为大家长不给他转移话题的机会,笑眯眯地接口。

  &1dquo;皇上您是崇德三年降生,今年是十四岁。十四岁已经是大人了。今年或者明年把婚事定下来,后面准备大婚之礼,大约要等到九年大婚。这样算下来对比时下人的成亲年龄,已经是晚了。”

  济尔哈朗想着多尔衮说的等皇上到十五岁再&1dquo;成人”的意思,同样笑眯眯脸,&1dquo;虽然晚了两年,不过长子有希望是嫡出,晚两年也挺好。”

  &1dquo;可不是这个理儿?”硕托也是笑眯眯脸的跟上,&1dquo;虽然咱们不大讲究这些规矩,可是汉家人总是嫡庶嫡庶的说,咱们也顾忌一些。”

  小顺治&he11ip;&he11ip;,领悟到他们的话中之意的小顺治不由地心惊肉跳。为了他那小蝌蚪还没影子的小宝宝们可以有一个快乐安稳的童年,小顺治的亲阿玛情怀爆。

  &1dquo;朕想着另外一件事儿,既然是要大婚,就会有外戚。外戚,宦官,前朝的两大问题。我们先说说外戚。”

  &1dquo;前朝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不断繁衍壮大的外戚们利用亲戚关系干涉政务,变牧场为农田阻碍国家的养马大计,甚至强行将自由农户投献为家奴引农户□□,乃国家和朝廷的一大害也。所以朕认为嘉靖皇帝废了外戚的封号爵位世袭制,挺好。”

  &1dquo;附议。”

  &1dquo;附议。”

  &1dquo;附议。”

  &he11ip;&he11ip;&he11ip;&he11ip;

  在座的议事大臣们对于&1dquo;脸皮薄”的皇上生硬地转移话题的行为很是&1dquo;包容”,一脸&1dquo;慈祥”的笑;对于他的这个提议都是大大地赞同。他们宗室子孙和八旗子弟除了几个铁帽子王之外都没有世袭罔替的俸禄米粮,如何能给外戚来个世袭的爵位?

  多尔衮忍住笑意,提议道:&1dquo;既然大家都同意,大清国以后的外戚,三代以外除了爵位继承者之外的宗室,全部和一般旗人一样凭功劳进封。以此为定例,诸位以为如何?”

  在座的诸位稍作考虑后也是同意。家里的儿郎们现在跑商、务工都有钱财养家不用他们担心。而三代后的血缘太远,就算还剩下爵位也会因为爵位递减式低的很,给一个机会让他们和其他旗人一样奋进自然是更好。

  外戚的事儿议定,顺便解决了将来宗室庞大的隐患,心情稍稍舒展些的小顺治接着刚刚的讨论继续说道:&1dquo;当年前朝文人驳回洪武皇帝不祭祀孔子,其中一个理由是&1squo;古今祀典,独社稷、三皇与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he11ip;&he11ip;’”

  &1dquo;朕知道儒家文人大多认为&1squo;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也知道天下之人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却不举其祀,不是应有的维人心、扶世教行为。但是朕认为明了纸张的蔡伦先生,明了木活字的王祯先生等等也是于国于民有功的人。既然要祭祀那就一起祭祀,如何?”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