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晚明有声免费听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福船借着风势,又是顺流,很快提起度,快逾奔马,这段河道已是卫河尾部,十分宽阔,福船破开江面,带起阵阵浪花,风吹在船帆上出呼呼的声音,宽阔的船帆轻轻晃动着,桅杆和船身随之出嘎吱嘎吱的轻响。

  不一会福船已驶出卫河河口,进入辽海,前方海天交接一望无际,远方有片片帆影向北而去,卢驴子从未出海,看着眼前景色啧啧叹道:“大哥,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这么多水。”

  赵东家意气风的站在船头,只要回到海上,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中,其他事已不在心上,那宋先生陪在他身边,两人说着什么,这时黑炮走到身边对他道:“大哥,那边来了个开浪船,可能是水师的,我们要不要把旗打起来?”

  赵东家顺着黑炮指的方向看去,一条小号福船样式的开浪船远远的往这边过来,转头看看宋先生,宋先生点点头,黑炮顺着中间的桅杆手脚并用,如猴子般爬进望斗,拿出一面蓝底的旗帜挂起来,旗帜迎风招展,那开浪船片刻后便转弯离去。

  陈有点惊讶的看着旗面,卢驴子不识字,问道:“陈哥,那上面写的啥?”

  “登州海道钟。”

  第二十四章斑鸠脚铳

  福船在平静的辽海航行,水手们不时根据方向调整着风帆的方向,一路也遇到多艘船只,大家互不理睬,即便赵东家是亦商亦寇,也不敢在内海乱来,况且还挂着登州海道的官旗。

  离开海岸稍远后,甲板上几名水手扯开蒙布,几门火炮出现在陈眼前,船舷每侧共三门火炮,靠船尾方向的两门大弗朗机(注:不是千斤弗朗机),炮身旁边放了七八个子铳,子铳尺寸也不小,母铳装填口的后面还插有一个铁闪,用于安装子铳后的固定,是原始的炮闩。

  最让陈眼前亮的是靠船头的一门火炮,他走过去细细查看,几名炮手模样的水手也不管他,此炮长约七尺(22o厘米),陈用手掌大致比了一下炮口,内径约11到12厘米,身管与炮口的倍径为二十,倍径似乎偏小,但炮身具有红夷炮前细后粗的典型特征,炮身上有四道加固的铁箍,炮身中段两侧一对炮耳,应当是明朝仿制的红夷炮,另外炮身下还有一个矮小的炮座。两舷各有一门炮,船头车关棒旁边也有一门,全船是三门红夷炮和四门大弗朗机。

  他看过一些红夷炮的图片,并不记得具体形制,看旁边有几名炮手,便打起几人主意。陈对旁边一名炮手道:“这位兄弟,我能摸摸不?”

  那炮手嘿嘿笑道:“陈先生摸就是,你们读书人还喜欢这玩意?”

  陈有求于人,自然要奉承一下:“我这读书人最喜欢与兄弟这样的好汉交往,要是人人都象兄弟你这般能放炮,那鞑子如何能占了我老家。”

  那炮手是个憨厚人,听了好话,也不知如何回答,摸着脑袋笑着,明代的识字率不高,普通人对读书人还是很敬重,方才那赵东家介绍陈时又颇为客气,所以大部分人对陈还是有种尊重。

  “那先生你摸就是,摸不坏的。”

  陈伸手一摸,感受着炮管上的金属质感,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他还从未接触过这么大型的兵器,想到自己抚摸的是一门火炮时,似乎是在感受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兄弟,能不能问问这炮有多重?”

  “这个俺也不知道,总得有几千斤吧。”

  “用药多少?”

  “一铲子!”

  “一铲子?那铁弹多重?”

  “老重了,好几斤。”

  这兄弟看来是个半吊子,陈只好换个角度:“那你咋瞄准呢?”

  那憨厚兄弟傻傻一笑:“瞄啥,老子抵着他打,看他跑得掉。”

  陈彻底无语,这人整一个山寨炮兵,知道问不出什么,只好跟这个炮手随便攀谈起来,得知这炮手叫王足贵,山东人,原先是个渔民,跟着赵东家很久了,陈挥特长,一会功夫就和此人热络起来。

  “陈财副可是喜爱火器?”

旁边一个阴测测声音想起,又是那惹人厌的二当家韩斌,陈转过头,回道:“确实如此,不过尚未用过。”

  韩斌嘿嘿笑着:“陈先生既是读书人,刀口舔血不太合适,不如就试试火器如何?万一遇到个海贼什么的,也好防身。”

他见识过不少读书人,以前那个老蔡软蛋一个,这陈今日落了他脸子,他便想让陈出个丑,这样在船上地位自然就会降低,到时再慢慢挤兑这破账房。

  旁边那炮手王足贵接口道:“那陈先生拿个鸟铳就是,那东西轻便。”

  韩斌狠狠盯他一眼,王足贵憨头憨脑,也不知道何处不对,只听韩斌怒道:“你个傻子乱说甚,陈先生如此高大,当然要用大的,再说那鸟铳已分完了。”

  王足贵抓抓头道:“那还有啥火器大哩,难不成要陈先生用红毛炮?”

  韩斌笑着转身一挥手,背后一个手下也是一脸嘲弄神色的过来,递上一把粗大的火枪。火枪枪身在五到六尺之间,靠近枪托的枪管上支着一根夹火绳的蛇杆,枪口看着能放进一个指头,至少有半寸以上,管壁也甚厚,看着怕有近二十斤。

  陈一看就明白了这韩斌的心思,他定是当陈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要看他拿不起这火铳出丑,这时的读书人也确实大多如此,象熊廷弼和卢象升这样的文武全才毕竟是凤毛麟角,其他的多半都是羸弱得很,最多带把剑附庸风雅,又极为鄙视武人,古时文人所追求的上马为将下马为相已无人再提。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