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一碗茶的岁月百度百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满堂花醉(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提到此人,秀吉又来神了,凑过来说道:“先前光秀说我们没俗,只有汉俗。这回要被打脸,咱们这边的神道古教,不就是本土之俗吗?我们自古有神道之宗教,谁说我们没俗?”

“神道是我们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这虽没错,”

藤孝微笑道,“然而神道教的神道又称天道,语出《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自汉以降,神道又指‘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其实这只是极为原始古老的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乃至精灵之类的多神信仰,世间各地从前都有过,古老部族信奉这些,后来渐渐不受落了,而我们这里还顽固坚持下来,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之神,奉为‘天照大神’,还称我们这儿的土著人是‘天孙民族’。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佛教经朝鲜传入,渐渐在我们这里扩张开来,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于是便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本土固有的‘神道’,与从外邦传入的‘佛法’。我们这里自古以来民间就存在着对祖先和自然万物力量的崇拜和泛神信仰,并且盛行巫术和咒术。据中原史籍《三国志》中的《魏志》记载,汉末三国时期,我们这儿统治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就‘事鬼道,能惑众’。出现了祈求丰收的祈年祭,还出现了地域神、祖先神和共同体的氏神。原始的神道教正是在这些敬神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神道’二字虽然源自中原汉字,但实际上中原与我们这儿对此词的理解不同,若按字面来解释神道教,必会被此名称所误会其意。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仅是中原人所谓的神祇,亦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即神道教的神明观念‘森罗万象’。《古事传记》一书对此的注释为:‘凡称迦微者,从古典中所见的诸神为始,鸟兽草木山海等等,凡不平凡者均称为迦微。不仅单称优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凶恶者、奇怪者、极可怕者亦都称为神。’与土著部族不同,许多外边迁移过来的人信奉佛教,随着这些人越来越多,在此形成新兴势力,佛教渐成主流。自从秦氏、纪氏、伴氏、周氏、范氏、林氏、桂氏、谷氏、关氏、魏氏等许多外来部族的子孙繁衍蔓延开来,改名易姓而从俗,厮混的越得心应手,甚至在朝廷上也渐得势,皇廷也改口宣称‘信佛法,尊神道’。楠公,你对后面这段彼消此长的史事较熟,请你来说说。”

谢顶老头说道:“飞鸟时代,佛教初传入之际,神道教信徒甚为反对。而由中原大6渡来的有力氏族,诸如苏我氏,支持佛教。至于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教,反对佛教。然而佛教僧侣具有来自中原大6先进的知识,能更有效地帮助垦拓开荒、摆脱当时极为恶劣的生存处境,早年佛徒兴建的‘知识寺’由于受百姓欢迎而香火兴旺,咱们这儿的皇廷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教失势。秀吉,我看你们家也未必信奉神道教吧?”

秀吉挠嘴笑道:“我们拜佛祖的,不过我听说家康他们较为看重借助神道教的势力对抗佛教与耶稣教这些外来信仰。甚至他们三河有人还提出将儒学与神道教结合……”

藤孝点头说道:“家康身边不少人历来抱有‘锁国’的想法,却对来自中原的儒学尊崇有加,在他们统治之地,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正统。我听说他们想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镰仓时代‘神佛合一’的神道理论曾为本土诸神设置了‘大日如来’这个统一的‘本源’,如今家康他们又搞融合一体,无疑是受此启示和影响。楠公,你且接着说。”

谢顶老头说道:“奈良时代,佛教大举进入,对神道产生了更大冲击,甚至出现了‘神佛结合’的主张。神道吸收了佛教学说,形成了自己的教义。但神道对佛教的吸收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针对平安时代有人提出‘佛主神从’,即主张神道之神祇原本是佛之化身的‘本地垂迹之说’,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分别出现了主张‘神主佛从’的‘伊势神道’和‘反本地垂迹之说’,两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结果以后者的胜利告终。虽然人们一度已经把‘神道’视为与佛教并列的宗教,却又由于佛教僧的权力亢进,皇廷欲抑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有时也把本土诸神作为佛教的护法神。”

有乐插嘴问道:“我哥哥他拜祭剑神,这又算什么风俗来着?”

信照玩着青蛙,在旁笑道:“我小时候,哥哥他骗我说,我们祖先是剑神,名叫魏香神……”

长利在后边小声说道:“其实只是剑神社的祠官,本身不是剑神。就像小庙里的庙祝一样,咱们祖先那个村庄里的社祠也就只是个小祠堂而已。”

“你们那是祖先崇拜,”

藤孝以扇掩嘴说道,“或许也属于‘精灵崇拜’的一种。毕竟‘剑神’属于物之神化,或神之物化……不过我听说以前主公年少之时还是很爱玩刀耍剑的。”

我回想起在石水寺的时候,当时“春日虎纲”

昌信曾经打算自尽追随信玄于九泉之下,但是被信龙劝阻。随后内藤昌丰跟曾根内匠也来了。不知道是不是信龙叫他们来看着昌信,担心昌信一时想不开、拿把刀捅死自己。

曾根内匠问昌信:“信长是个什么样的男人?”

昌信的回答是:“信长是个即使忘记带‘扇鼻纸’,也绝对不会忘记带着大小腰刀与佩剑的男人。”

在座的内藤昌丰听了似自默记在心。在长筱之战爆前夕,一听说信长亲自出马,昌丰立刻赶去劝阻胜赖,要胜赖绝对不可以出战,赶快退兵回甲州。但是胜赖并没有采纳,还是决定要打这场仗。当然,结果就如同我们所知道的,甲州军遭到毁灭般的打击,而昌丰也在这场战斗中被射得像一只刺猬,从马上跌落被杀,得年五十二岁。取下昌丰级的人,相传是已投入家康所率三河兵的东海骁将泰胜。

昌丰是我家翁信虎麾下重臣虎丰的次子,我家四名臣之一。属于甲州二十四将其中一名。原以工藤为姓,有人说内藤昌秀被误认为“昌丰”

,其实昌秀才是正确的名字。昌秀有一子昌月。据说本是保科氏的儿子,由昌秀收为养子。父亲死后,一并继承了名迹与箕轮城。我们家灭亡后投靠北条和泷川,本能寺之变后再次从属北条家。让出箕轮城,转移到近邻城池。天正十年时候写下了《小田原一手役之书立》而闻名。天正十六年五月,三十九岁死。

山县昌景曾有一言:“像是‘老典厩’信繁、还有内藤昌丰,才是让人每碰到事情都想去跟他们商量的副将人才。”

武田信玄也曾经半开玩笑的说:“像昌丰那样的人,原本就该立比别人大的功劳啊!”

能被山县昌景跟信玄如此称赞,昌丰的才能也不是泛泛之辈。

不过昌丰却有着甲州四名臣和二十四将中最悲惨的少年时代。出身谱代家门的昌丰本该老早就拥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却由于父亲虎丰犯颜直谏,结果跟一堆老同事那样被信虎格杀的缘故,他家人担心信虎万一心情不对,立刻杀光全家,结果昌丰的大哥拉昌丰一起逃出甲州。

在信虎被儿子晴信放逐到骏河八年后,晴信派人召回昌丰,并且给他五十骑,让昌丰正式成为了自己手下的一员将领。由于父亲虎丰是被主公诛戮而死,为了替父亲洗刷污名,昌丰当然拼命的表现、希望能够重振家业。他几乎无役不与,不论是早期的信浓大战、甚或导致典厩信繁不幸战死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都可以看到昌丰活跃的身影。尤其是在第四次川中岛大战,在典厩信繁和诸角虎定都已经战死的不利情况下,昌丰的拼命防御为甲州军多拖延了一段时间,也因此让游骑部队得以赶回来攻击越后军,使信玄军撑到最后的胜利。但很意外的是,虽说屡建战功,昌丰却从未从信玄那里得到过半张感状,当好奇的信玄近侍问起原因时,信玄便说:“像昌丰那样的人,功劳比别人大原本就是应该的。”

而昌丰自己也说过:“战斗原本就是必须服从大将的指挥、赢得胜利,哪里是人人为了自己的功劳而不听号令呢?”

可见对昌丰而言,他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己的功劳,而是整个军队的胜利,或许这就是昌丰被称为“副将之才”

的最主要原因。

永禄十一年,信玄为了嘉奖昌丰一直以来的战绩,命令昌丰继承已经断绝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甲州名门“内藤家”

,同时还赐给昌丰“修理亮”

这个官名。内藤家也是甲州名族,其最后一代家主虎贞跟昌丰的父亲虎丰一样,都是为了劝谏主公信虎而不幸殒命、导致一家断绝。

除了战斗上的建树,昌丰还帮我们家以结盟的方式化敌为友。在“河东雄狮”

氏康过世之后,继任的氏政以“父亲的遗命”

为由,断绝了与“越后之龙”

景虎家的同盟,开始再度接近甲州。此时,信玄将对氏政的结盟交涉使命全权交给昌丰处理,而昌丰也非常尽心尽力的为“甲相同盟”

的复活奔走。终于,昌丰的努力之下,甲相同盟在“三国同盟”

破裂四年后再度复活。

然而两年后,信玄过世,昌丰也被胜赖外放,回到箕轮城管理庶务。据说昌丰跟高坂昌信与信浓派之间生过冲突。在一次酒宴上,胜赖倚重之信浓派的长坂与迹部跟旧臣派的昌丰与昌信生了严重的口角。不仅昌丰,连一向沉默寡言的昌信都借酒意滔滔不绝了起来,这可以说是老臣派与信浓派之间最激烈的争执,甚至出现怒投酒杯掷洒的场面。看到家臣间激烈的对立,昌信苦涩的叹气道:“或许这杯酒就是此家族灭亡的先兆啊!”

与昌丰一起死在长筱战场上的山县昌景乃甲州重臣饭富虎昌之弟。起初他是以小姓近习的身份侍奉信玄,而比主公大六岁的近习是比较少见的。由于身处主公身边,使得他有很多机会参与兵事、政略方面的谋划。同时期和他一起侍奉主公的近习还有世人熟知的高坂昌信。后来昌景因功勋被提升为侍大将,即使如此,在能臣如雨的家中地位还并不十分突出。

永禄四年,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爆。由于信玄长子义信的失误导致甲州军损失惨重,义信长子的地位也随之受到威胁,父子关系急转直下,加上本来的不合而越矛盾重重,作为义信的老师,饭富虎昌责无旁贷。处于矛盾心情下的饭富虎昌卷入了义信谋反的事件里,他们的密谈恰巧给弟弟昌景查知,一方是自己的兄长,一方是自己的主公,十分矛盾的他最终还是将原委告诉了信玄,因为他想到,背叛兄长的痛苦远不如被亲子背叛的信玄,更何况信玄是深受爱戴的主公。

为了打通上洛的道路并扩充自家的实力,信玄决定攻打骏河今川家族,但却遭到信玄秉性刚强的世子义信的反对。义信强硬地反对父亲这种背叛同盟的不义之举。永禄八年十月,义信以游览灯会为由进入师傅饭富虎昌的宅第,要求虎昌能像当初协助父亲将祖父信虎放逐至骏河一样帮助自己驱逐不义的父亲信玄。

当时昌景正巧来到哥哥虎昌的家里,尚未见到哥哥就听见义信来访的消息而先退居到他们交谈的隔壁房间,就在这个房间里昌景惊闻了义信的逆谋,连忙赶至御馆通报主公信玄,听见亲子背叛的信玄自然是百感交集,但是他仍然安慰昌景说:“真是辛苦你了,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相信你心中也不好过吧?”

没想到昌景的回答竟然是:“比起背叛哥哥,被自己的亲生儿子背叛的主公不是更加难过吗?”

饭富虎昌起事的预谋竟会被弟弟知悉,是由一连串的巧合而成,但太多的凑巧反而突显其中的不寻常,有些人认为,饭富虎昌是有意地把消息泄漏给弟弟昌景知道的。就是希望能藉昌景的口让信玄知悉这件事以保障主公的安全,同时也可以由自己担下一切罪责以免与义信牵上任何干系。

饭富虎昌的起兵在孤立无援下很快就失败了,当时第一个赶往保护信玄的正是弟弟昌景。早有觉悟的虎昌很干脆地一人承担下全部的罪名,与四名随从举刀自尽,义信则被送进东光寺软禁。

由于这次的出,信玄十分感动,他也不想让昌景背负着这个恶名,于是赐姓山县,让其继承这一甲州名门,从此他真正迈入了重臣这一行列。由饭富虎昌创立的赤备骑兵,亦归于他所统领,这也成就了他的一世武名。

虎昌死后,信玄非常赞赏昌景的忠诚,为了奖赏他,也为了消除“饭富氏”

这个背叛的象征,信玄把昌景升为包括饭富虎昌旧部五十骑在内约三百骑的侍大将,并让他入继名门山县家族。

应永年间,山县主计家信迁入甲州侍奉我们家,后来其孙虎清因为劝谏信虎的暴行而被信虎斩杀,山县一族从此无后而断绝,直到信玄让昌景继承山县家族,才再度延续了山县一门的家名。

信玄侵攻氏康的领地相模,在三増峠与北条军展开激战,史称三增峠之战。山县昌景率领精锐的赤备骑兵奇袭迂回,大破北条军,威名初震,这让信玄也大为惊叹。此后,信玄决议西进,作为甲州军的先锋,山县昌景攻下三河远江数座城池,但是于三方原合战中昌景所率领的赤备,与小山田信茂一度遭到三河军击退,在信玄顺利反击杀败三河军後,山县昌景重新投入追击战中,家康大败而狼狈逃回滨松城。他心有余悸地说道:“那个叫做山县的确实可怕。”

这一战,山县昌景名声大噪。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