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从崩刘伯温人设开始做纨绔顶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朱棣的疑惑(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开始为他们更为深入的解释起来,直言:“只要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我们第一时间要做到的就是改正错误,因为错误你没办法回到过去将他给消除掉不再生,你只能从错误里面吸取教训来弥补!

所以正确的做法,那就是将自身的实际经验,开始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完美的结合起来,这就是理论跟实际的结合,也叫做——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朱标念叨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心中似有所感,更是脸上写满了豁然开朗。

这确实就是不变的真理!

朱棣也似有所悟,整个人也在沉思,顺着思索起来。

至于朱樉跟朱?,那真是油盐不进的样子。

刘玘无奈摇头。

倒也不打算刻舟求剑。

毕竟人家不愿意学习,哪怕是老朱送上门来让自己教育的。

自己也没必要强人所难!

瞧见这老二老三一副听都不想听的模样,对此刘玘也彻底不打算强求了。

刘玘继续讲课,为朱棣跟朱标,解答着他们的问题。

这个世界凡是不能强求!

强扭的瓜不甜。

就跟刻舟求剑的人一样可笑。

所有人都知道刻舟求剑之人极为可笑,但我们所有人其实也都是在刻舟求剑。

回忆自己每个人自己小时候的时候。

我们当想要一个东西,当时没得到,记在心里。

这其实就是,在心中刻了一个印记。

长大后,我们其实早已经不是从前的自己了。

但还是有时候会很想要小时候想要的这个东西。

时间就像那条河,历史更像是洋洋大河。

我们其实都已经,远离当初的自己,儿时的模样。

这个时候再去找那时候想要的东西,却得不到那时候该有的快乐。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刻舟求剑?

同理,以古代的教条礼法,甚至律法来严格治理的大明朝,也同样是在刻舟求剑,

而自己也在,只不过想要的是,真的能求得一个结果!

自己想要的那个结果!

最后刘玘,望着朱标,为他这样的一个从小也是熟读儒家经典的人,用儒家的典籍来为他解答这“实事求是”

起来:

“太子殿下,你熟读儒家的任何经典,那么我们从儒家的思想,来解读我们的实事求是,其实儒家的一个不断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他能落实下来,本身就是在实事求是!”

刘玘不停,又道:“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因为如今的儒家,太子殿下,你可以理解为法家和道家之间的一种折衷,取其一个中庸之道,现如今儒家的理论核心,其实就是在于‘仁’和‘礼’,这可以理解为儒家的本质理念!

同时也是他们将社会运作中的一些现象给合理的实事求是理解后,通过他们的理念来实施一套规则,这本身就是实事求是!以某种方式,将‘仁’和‘礼’,给实事求是的运用到整个天下和社会,直接给规范下来,贯彻落实!”

“大善!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朱标突然起身,一脸震惊,口中呢喃不断!

显然对于刘玘这个解读。

一下子就戳中了朱标的心中。

最为敏感的那一个点。

儒家的展过程。

确实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

那么实事求是,其实并不是刘玘这一位刘家先生给突然破天荒明出来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