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何太婆现年七十五,只比刘老太爷小几岁,算是金沟村最老的老人之一。何太婆的丈夫在饥荒年代就饿死了,她膝下有一儿一女,大女嫁得远,少有回娘家看她;儿子就是何二爷,四十出头了,至今未婚,一是因家里穷,二是何二爷在勤俭节约的农村人中算好吃懒做那一类。
何太婆这样的年纪,原本都该像刘太爷那样安享晚年,结果却因儿子不成器不得不下地做活。好在她身子骨健朗,山头上的活和家里的活都做得井井有条,还会做各种手工鞋。
只不过手工活在这个时代不值钱。
兰芝见她佝偻着背,背了半背篓洗得白生生的萝卜,忙上前帮她抬住背篓,“何太婆,你放下来吧,我帮你背。”
何太婆回过头看了一眼,忙慈眉善目地客套道:“是兰芝啊,这怎么好意思,我背得动。你走得快些,你尽管走前面吧!”
兰芝看她满脸皱褶,头发花白,正喘着粗气,笑道:“我不赶时间,你放下来吧。”
这正是一段上坡路,何太婆也没再推诿了,放下背篓,客气热情地夸了她很多好话。
兰芝让她走前面,问她:“你哪儿背这么多萝卜?”
“我这是从家里背上街卖的,结果这轮场萝卜一点都不好卖,我卖一分钱都没人买。”
何太婆叹气道,“只好又背回去喂猪。”
现在正是拔萝卜的时节,再过一久,地里的萝卜就要开花长出种子。萝卜的味道太清淡,农村人冬天都会种萝卜,经过这么一个冬天,大伙早都把萝卜吃腻味了,萝卜难卖也实属正常。
“还是兰芝你手巧,头脑又聪明,会做豆腐卖,赚得到大钱。”
何太婆艳羡道,不过最难的倒不是做豆腐,而是很多家庭都没那么多豆子用来磨作豆腐卖。
好在翻过了春,豆子过不了多久就能成熟了,何太婆又说:“等豆子成熟了,我也跟你学做豆腐去卖。”
兰芝笑道:“你老人家不用这么心急,其实卖萝卜也很好。”
何太婆以为兰芝怕她抢生意,就道:“萝卜哪里卖得出去?到时候我做了豆腐拿去新店子卖,不在沙尧镇上卖。”
“新店子那么远,你走一趟太辛苦了。你要信得过我,这些萝卜让我拿回去给你加工,你改明儿再来卖。你要是卖了钱,分一半给我,你看成不?”
兰芝半开玩笑道。
何太婆一愣,想着刘兰芝的本事,迟疑了下,回道:“这几个萝卜根本不值钱,你要你就拿去,反正我拿回去也是喂猪。难不成你还能把萝卜磨成豆腐?”
兰芝笑着摇头,“萝卜哪里能成豆腐,你要愿意的话,后天过来,我把加工后的萝卜给你,保证让你的萝卜翻十倍。”
何太婆不太敢相信,就算时下最贵的菜都买不起一毛多,更别提萝卜了。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萝卜干,但萝卜干在集市上也卖不起价,而且萝卜干需要时间晾晒腌制,两天哪能成?
何太婆见兰芝说得信誓旦旦,也莫名信了几分,便让兰芝把萝卜背回去加工,她也很想看看兰芝怎么把一分钱的萝卜翻十倍。
晚上刘大鹏两口子打包好豆腐离开时,兰芝就列了些食材和佐料,让他们帮自己从城里带回来。
总是靠卖豆腐也不是办法,就算她的黄大豆够多,也有被损耗光的一天。而这个时代未被利用起来的资源那么多,全都浪费了,穷的依然穷得吃不起饭。
想改变这种现状,得先把这些没得到有效利用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
第17章
这时的农村都烧柴火,但家家户户人口众多,还养家畜家禽,每年收的稻草秸秆等完全不够用。金沟这边的山林不多,几处小树林也被各家各户刨得干干净净,连落叶都少见堆积。
兰芝家里更没有什么柴火可以烧,仅有的那些也因为最近做豆腐烧光了。还好沙尧镇那边有煤炭卖,兰芝每隔几天就让刘大鹏帮自己带些蜂窝煤回来,有了蜂窝煤,就不用烧柴火,也省了几个小家伙的活。
不过得知要上学的三个小家伙兴致并不高,兰芝就好奇道:“怎么听说上学个个都垂头丧气的?”
杨武雄皱眉道:“霞霞姐他们都说学校的老师特别凶,写不起字要打人,我们什么都不会,岂不是天天都要挨打?”
兰芝被他这话逗乐了,忍不住摸摸他的头顶,“老师不会那么凶,你好好听话,认真学习,不懂的可以回来问我,也可以问你们老师。我会督查你们的作业,你们也不会天天挨打。”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