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人类的枷锁毛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八巩固皇权(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河西的郭太接到我的书信,也把河东郡的义军撤到了河西郡,把进攻太原的义军,也撤了回去,这样一来,京畿的危机就完全解除了!

灵帝有了我穆少府这个得力助手撑腰,胆子便慢慢的大起来了。

恰巧有人上奏,自从董卓带兵以来,虽然也有一些战功,但是,军事方面确实不如皇甫嵩,而且董卓地方治理的能力还是比其军事能力更突出一些。

再说了,并州地处北部边疆,战乱四起,当地就需要像董卓这样及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复合型长官前去治理。

于是朝廷就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原有的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赶紧赴并州上任。

董卓一看,这不是削我的兵权吗?

当然不肯奉命了!

乱世之中,不管你身居何等高位,要是没有一支效忠自己的军队,那是玩不转的,那一切都是虚的。

幽州牧刘虞,后来集结大军要除掉和他对着干的下属公孙瓒,结果,被公孙瓒反杀了,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于是,拒不交兵权,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竟敢违抗军令,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董卓。

皇甫嵩却说:“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专诛也是有责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让朝廷处理此事。”

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接到皇甫嵩的奏报后,严厉的责备了董卓的不当行为,于是,董卓对皇甫嵩就更加怨恨了。

后来,经过协调,董卓还是去并州牧就任了,考虑到并州地区北有虎视眈眈的鲜卑人,南有刚刚叛乱的南匈奴,西有的叛服无常的杂胡和先零羌,并州本地还有刚刚展起来的十几万黄巾军余部——白波义军,真可谓形势极其复杂。

朝廷再三斟酌之后,最后还是让董卓带了三千西凉精骑,前往并州走马上任去了。

幽州是平定了,但是,幽州当地的各个势力在这几年平定叛乱的过程中,都壮大了,特别是公孙家,在整个东汉都算是顶级的大士族,在幽州当地有着极大的势力。

公孙瓒掌管着幽州军事,又刚刚立了军功,而且现在的公孙瓒手里还掌握着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说白了,其实公孙瓒就是幽州的实际统治者。

鲜于家族也是幽州当地顶级的豪强(后来曹操就是和鲜于辅联姻,才稳定了幽州的局势。),在近几年的多次平叛中,都立有战功,当然也渴望在幽州政局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不提拔公孙瓒或者鲜于辅担任幽州最高长官,委任其他人,还真坐不稳。

灵帝为了稳定幽州的局势,只好派名声显赫又有皇家血统的中正刘虞担任幽州牧,这才算是暂时稳定了幽州政局。

刘虞到任后,即刻派使臣赶到鲜卑部落,告诉鲜卑收留反贼的利害,责令他们马上斩了张举和张纯,把他们的人头送往幽州,并悬以重赏。

刘虞素有贤名,丘力居等听说刘虞来到幽州,都很高兴,各派翻译来晋见刘虞,自动归降。

张举、张纯逃到塞外之后,所有剩余的部下见他大势已去,全都投降或逃散了。

三月份,张纯的门客王政刺杀了张纯,带着张纯的人头去见刘虞了。

至此,张纯之乱才终于平定了。

考虑到乌桓部落时降时叛,反复无常,公孙瓒决心用武力消灭乌桓部落,一劳永逸的消除隐患。

而刘虞只是想用恩德和信义来招降他们,争取这些小数民族武装为自己所用,因此两人因政见不和,产生了矛盾。

为了削弱公孙瓒的势力,于是,刘虞上奏,请求西域的部队返回原地,将在幽州征集的各部队全部遣散,只留下降虏校尉公孙瓒,率领步、骑兵一万人,驻扎在右北平。

公孙瓒手下的部队被削弱了,虽然心中十分不满,但是,朝廷里有穆公子这等及其厉害的角色镇着,也不敢造次,便暂时按下了心中的怒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