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为国舍命日月同光(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虽然夏巽也是一样的行径,但他请的代笔在华夏历史上可都是鼎鼎大名的。
他们俩请的只能算是小代,而夏巽请的是大代、通天代。
眼看魏承勋一蹴而就,文同和随即将案桌上的诗词拿在手中开口朗诵。
“《破虏》。”
“从戎戍边旌旗扬,远征胡虏出玉关。”
“拼将铁骨枕沙场,何处青山裹尸还。”
随着文同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众人仿佛看到了狼烟袅袅、旌旗猎猎直出玉门关。
他们的思绪跟随着铁血将士行军边塞,置身于一片苍茫荒原。
他们见到了中原将士与北荒铁骑两军对阵,喊杀震天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尸山成群的惨状。
“好诗!”
“好诗!”
“我大魏武卒铁骨铮铮,醉卧沙场,青山埋骨,马革裹尸。”
“这首诗确实是对所有为国为民牺牲的将士们最好的褒扬。”
“恐怕这一次的比试应该是魏国胜了。”
文同和暗暗摇头,文渊阁学子们也是一片叹服。
“如此诗作,处处隐喻,字字珠玑。”
“无一字诉说伟大,全诗处处歌颂都在彰显将士的伟大。”
“我相信二殿下,他身残志坚依然登台赋诗,肯定能够作出更好的诗词。”
但那人明显底气不足,毕竟珠玉在前,一炷香的时间如何能磨炼出精彩的佳作呢?
文同和暗道这局比赛恐怕要输,他默默地拿起夏英写的诗。
“《度阴山》。”
“大夏旌旗度阴山,胡儿匹马俱胆寒。”
前两句刚读完,大夏这边立刻有人拍手叫好。
“快哉,快哉。”
“我大夏的旗帜终于可以插在西戎的阴山上。”
“面对我大夏煌煌军威,八方蛮夷全都臣服。”
文同和瞪了那人一眼继续诵读剩下的诗句。
“将士英魂犹报国,蛮夷不入雁门关。”
文同和刚念完,大夏臣民立刻振奋无比。
将西戎蛮夷阻挡在雁门关外,是每一个大夏臣民的心愿。
每年秋冬大夏边患四起,尤其西北的雁门关,更是蛮夷南下的切入口。
十几天前,雁门关刚刚经历一场血战,西北各郡被劫掠一空。
不知多少百姓死在西戎的屠刀下。
“秦王忧心我大夏边关,这首诗真的太应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文同和虽然不甘心,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魏承勋略胜一筹。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