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纸艺人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 人死真能复生(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碧绿清澈的清潭水,天空中的蓝天白云倒影其中,四周长满茂盛的桑树,桑树投下的树荫错落有致,沿着清潭行走,微风拂过,让人莫名的惬意,给人一种静宁致远的诗意感。

整个清潭乡便是围着清潭布局建造,碧水、蓝天、青瓦,勾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真是宛如画卷。

清潭乡不愧为远近闻名的皮纸之乡,从李顺应进入这个小小的村子开始,放眼望去,整个村落的每个院子里都白花花的一片,犹如刚下过一场大雪,而各家院中白花花的就是正在晾晒,等待风干的皮纸,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桑树皮的淡淡幽香,让人心旷神怡。

清潭乡的村民基本以制作皮纸为生,而现在正值夏季,是晾晒皮纸的最佳季节,家家户户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李顺应走到一户人家的院门外,驻足观看起来。

只见,院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竹架子,每个架子上都挂满了白花花的皮纸,院子的一侧整齐的堆放了许许多多新剥好的桑树皮。

而院子的正中间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棚顶使用的是防雨油布,油布结实耐用,既能防雨也能隔热,油布下架起了一口巨大的铁锅,一人不停地往锅下的灶台中添加着柴火,铁锅加热后不停的往外冒着白乎乎的热气,而另外一人拿着一根直径约五公分的木棍在锅中不停的沿着顺时针方向搅拌着,锅内的白色液体相当浓稠,搅拌可是个力气活,拿着木棍搅拌之人额上的汗珠不时滴下。

当然,这只是制作皮纸的冗长工序的冰山一角,制作皮纸不仅步骤繁琐,这些皮纸的原材料制作非常耗时,晒七天,煮七天,再浸泡、打浆,一整套工序下来耗时整整四、五十天,而且成型皮纸的优劣全靠经验与耐心,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这户人家不停的忙碌着,完全没有注意到院门外的刘天德与李顺应。

刘天德注意到李顺应出神的看着这户人家炼制皮纸的工序,便在一旁向他讲解了一些基本皮纸的种类与简单的制作方法,听得李顺应一阵阵目瞪口呆,感觉自己就像井底之蛙。

原来,皮纸还有那么多种类,主要是以皮纸采用哪种树皮而区分品种。

比如绵纸,就是剥取楮树皮最好是在春末夏初进行,如果树龄已老的,就在接近根部的地方将它砍掉,再用土盖上,第二年又会生长出新树枝,它的皮会更好。

制造皮纸,用楮树皮六十斤,嫩竹麻四十斤,一起放在池塘里漂浸,然后再涂上石灰浆,放到锅里煮烂。

近来又出现了比较经济的办法,就是用十分之七的树皮和竹麻原料,用十分之三的隔年稻草制造,如果纸药水汁下的得当的话,纸质也会很洁白。坚固的皮纸,扯断纵纹就像丝绵一样,因此又叫做绵纸,要想把它横向扯断更不容易。

其中最好的一种叫做棂纱纸,这种纸是江西广信郡造的,长约七尺多,宽约四尺多。

染成各种颜色是先将色料放进抄纸槽内而不是做成纸后才染成的。其次是连四纸,其中最洁白的叫

做红上纸。

还有名为皮纸而实际上是用竹子与稻草掺和制成的纸,叫做揭帖呈文纸。

此外,用木芙蓉等树皮造的纸都叫做小皮纸,在江西则叫做中夹纸。

河南造的纸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原料,这种纸供京城人使用,产地十分广泛。

还有用桑皮造的纸叫做桑穰纸,纸质特别厚,是浙江东部出产的,江浙一带收蚕种时都必定会用到它。糊雨伞和油扇则都要用小皮纸。

制造又长又宽的皮纸,所用的水槽要很宽、纸帘很大,一个人干不了,就需要两个人对抄。

如果是棂纱纸,则需要好几个人才行。

凡是用来绘画和写条幅的皮纸,要先用明矾水浸过以后才不会起毛。

贴近竹帘的一面为纸的正面,因为料泥都浮在上面,纸的反面就比较粗。

四川的薛涛笺,则是以木芙蓉皮为原料,煮烂然后加入芙蓉花的汁,做成彩色的小幅信纸。这种纸的优点是颜色好看,而不是因为它的质料好。

刘天德趁着李顺应听得入神之际,径直走进了院门内,朝着那名正在拿着木棍不停搅拌的人递了根烟说道:“这位大哥,能问您点事么?”

那名大汉接过香烟就朝旁边一个正在歇息的小伙喊道:“儿子,你先过来搭把手。”

那名小伙也不墨迹,直接接过大汉的木棍就开始熟练的搅拌起来,手法老道,看来小伙没少跟皮纸打交道。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