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偏执太子是我前夫(重生)作者八月于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节(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为何?”

“那时你为了许鹂儿母女走金殿,老尚书便说潘学谅这案子定要交到你的手里。”

柳元垂着眼看顾长晋,“顾大人果真没让老尚书失望。”

“你派人杀许鹂儿也是老尚书吩咐的?”

顾长晋一直觉得柳元身后站着一人,原以为那人是贵忠,却不想竟是老尚书。

“非也。”

柳元缓缓摇头,“此乃咱家擅做主张之举,咱家太想要杨旭死,眼瞧着夙愿马上要实现,多少有些沉不住气。老尚书常说咱家心气浮,倒也没说错。”

八月,扬州府放桂榜,潘学谅乃最后一名上榜者。九月,老尚书抱着病体请缨做会试的主考官。十月,一封出自廖绕之手请求老尚书姗题舞弊的信从扬州寄到了上京。来年四月,潘学谅中了会元。

便是没有潘学谅出贡院时的那句“怎会如此巧合”

,潘学谅依旧会被卷入此局里,成为一枚弃子。

“老尚书在浙江任巡抚时便发现了,江南沿海的海患已有乱相。四方岛汇聚了来自狄罗、琉国、汨国诸小国的海寇,在江南海域不断抢掠大胤的商船,为此先帝开启海禁,却不料这些海寇竟直接上岸抢掠。”

柳元望着顾长晋,道:“当初廖绕便是老尚书举荐到江浙来的,只是权势迷人眼,而人心不古。顾大人可知为何这些海寇屡杀不尽?”

“利。”

顾长晋道:“狄罗诸国内乱缺银子,纵容本国海贼烧杀抢掠为利。海寇抢掠为利,落海为寇的百姓为利,与海寇勾结的官商也为利。要让这暴利的行当消失,便要让这行当再无利可图,或者说,让得这利的风险大到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柳元道:“那顾大人说说,要如何让这暴利的行当消失?海寇一日不灭,大胤的海防一日不得安宁,沿海的百姓更是永无宁日。”

海寇之患在大胤建朝前便已有,建德帝在位时,四方岛的海寇最为肆虐,一直到启元太子监国那几年,都不曾式微过。

嘉佑帝登基后,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方将大胤的边关稳定。

只新近几年,随着嘉佑帝身子一日日衰弱,所谓一朝天子一代臣,原先各安其职的人都渐渐生了旁的心思。

“海寇之患古往有之,非简简单单一个令策或者一个计谋便能消灭。”

顾长晋不疾不徐道:“外因、内因皆有之,那便外策、内策双管齐下。对外分崩离析,诸国海寇为利结盟,那便让他们为利反目。与此同时强化大胤海防,只要大胤兴盛,自是无惧海寇。至于内策,开放海禁令大胤海商与沿海百姓以合法行径谋利,同时严惩内贼,将地方一脉的蛀虫毒瘤切除,以期攘外安内。”

顾长晋的回答令柳元微微一楞。

恍然明白,老尚书让顾大人来扬州原来不只是为了给潘学谅谋条生路。

“的确,大胤设海禁,本是为了保护大胤海商不受敌寇祸害。只海上商路自来是一条金银路,诸如丝绸、茶叶、瓷器在大胤能卖一金,到得海外便能卖五金、六金,而海外的香料、象牙、珠宝运来大胤后亦是炙手可热。”

柳元渐渐敛了笑,“这样一条金银路断了,实则弊大于利。老尚书当初将廖绕派来江浙,本是想重振海防,再开海上商路,可惜呐。”

可惜什么柳元并未说,也不必说。

“顾大人想来已经知晓潘学谅的身份了罢。去岁元月水龙王一死,他身边的娇妾以雷霆之势接了水龙王的位置。”

柳元提步去茶案,坐下吃了口茶,缓缓道:“蛟凤姓潘,乃潘学谅生母。此女从前名声不显,然行事比水龙王还要狠辣,那些反对她的海寇不出半月便被她肃杀了泰半。廖绕知晓水龙王的弱点,却不知蛟凤的弱点,直到他查出了潘学谅。”

顾长晋瞬间便明白了。

廖绕与水龙王有交易,水龙王一死,蛟凤接手了水龙王的势力,从前的交易说不得就不作数了。廖绕为了控制蛟凤,这才将主意打到了潘学谅身上。

“以潘学谅之才,本是过不了乡试,是廖绕将潘学谅之名送上了桂榜。”

柳元放下茶盏,望着顾长晋,道:“顾大人,年初梁将军大败四方岛海寇,斩杀了数千人,如今在江浙一带的名声已渐渐压过廖绕。是以,廖绕需要一场胜仗挽回名声,以免被圣上调离江浙。”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