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少姝的山水百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火中取金(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样啊,不言之鹿,不言‘鹿’——不言‘?’,”

子猷长眼微眯,自顾自沉吟低喃,大手轻巧地抚摸着骐骐光滑如缎的皮毛,“我说你呀,合该是我们郭家的鹿儿。”

他这几句思霓听得俱是真切,但笑无语。

眼看尹毅与骐骐的身影走远了,少姝将热好的汤药端到母亲卧房,也鼓动着子猷动身出门,快步向陶窑而去。

路上,少姝看一眼兄长思虑恍惚的情貌,不由地问道:“子猷哥哥,还在想刘世子的事?”

子猷微怔,随即点头称是:“让你瞧出来了?唉,虽说已谢绝了刘贤弟,但昨夜睡下辗转反侧,愈体悟到他年纪轻轻,已肩负了一族的荣辱盛衰,此次入洛之行,他心情料必坠坠沉重,别时,面上是不着一丝痕迹的,而我心中却难免忧心惦念。”

“要我说,师兄还是莫讲师弟啦,在少姝眼里,哥哥同世子都是负重而行艰的一类人,只不过,”

她说着,耸了耸一边的肩头示意,“你们这里背负的东西不一样罢了。哥哥与世子琴弦相和,声气想通,他一定不会因为受拒而心生怨怼,说不定,他此刻心里同你一样,相惜不已呢。”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再说,很多昔日同窗,在学成分别后渐行渐远,亦是无可奈何的事。”

子猷侧头,静思片刻,心中开朗不少,忍不住赞道,“想不到,小小少姝如此明敏,‘评鉴’得通透,有些功力!”

一言褒奖九鼎赐,能得到子猷夸赞,少姝乐得飘飘然,险些找不着北,立时追问道:“哥哥此言当真?我这也算得上是‘评鉴’人物?”

“可不是,”

子猷逗小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这回拨迷释惑,可帮了愚兄大忙。”

兄妹二人言笑晏晏,又走了约小半个时辰,行至“喊车沟”

内。子猷驻足高处,极目准其地望,见众多陶窑以此沟为中心,依地势分布于磁窑沟、龙王沟、琉璃窑、采坪沟等地段,东西横贯有八佰余尺,南北纵长也足近3佰余尺,规模之大,在界休县境也属蔚为壮观。

吸引子猷驻足的是,陶窑大多设于宅旁,一人多高,进深约五尺左右,一次大约能装百余个笼盔,在当地,算是典型的家庭作坊。

(笼盔:是一种装碗胚的模具。)

这一大早的,陶工们已投身于热火朝天的忙碌之中,见少姝走过,不少人热络地问候致意。

“子猷哥哥,”

少姝挥臂,往一处露天场地上划过去,“那是拉坯,是不是很好看?”

只见若干陶工将炼好的泥坯置于坐前的轱辘上,以脚推动轱辘上的圆轮,使之飞旋转,只余一团模糊的影子,陶工们沾满泥浆的双手利落地拉动着泥坯,如同变戏法一般,不消片刻,便制成或碗或罐等诸多形状,整个过程富有韵律,也引人悬想。

“嗯,功夫流畅,一气呵成,不容易。”

子猷专注得看了一会儿,“这项绝活全在转轮的同时能对陶泥自如把控。”

“哥哥说的是,那陶泥黏黏嗒嗒,软软糯糯,可一放到圆轮上转起,就仿佛是活了过来,灵动多姿,像是晓得自己要化身为哪种形态。”

听她如此形容,子猷亦觉有趣。

“哥哥,这些才是器物的粗坯哩,接下来需要晾干晒透。”

少姝带子猷来到小桥流水的僻静处指看,那里摆放着已然成形的陶器初品。

“晾晒而已,还要放在这种地方,可见师傅们心存丘壑,胸有意境。”

子猷四下里赏玩浏览过,得出了结论,“也许周遭气息融通,物物相谐,可以怡情养性,方能出得精器。”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