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李鸿章与慈禧太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凄凉的一声

  光绪左右为难,既不敢有违孝道,又不肯头戴罪魁祸的帽子,万般无奈,只好再次减叫头痛,而且还加了个两眼直,昏倒在宝座上。惊得人们乱成一片,齐声喊叫:“快快扶皇上回去休息。”

光绪紧闭双眼,暗暗欢喜,他躲过了一关。

  荣禄巴不得光绪装病败阵呢,他袖口里早就揣着《光绪罪己诏》的初稿呢,这样正好,连字斟句酌都免去了,立即初稿变定稿,迅出笼,抢先落在李鸿章的病榻前面。惊得李鸿章病眼大睁,那女人真能耍!将罪魁祸的帽子安在既没拜过拳坛也没吃过香灰的光绪头上,她金蝉脱壳了!但单凭炮制罪魁祸就搪塞过去了吗?李鸿章不声不响地闭上了眼睛。荣禄对和约条款自然也早得到授意,他袖口里也揣着底稿呢,于是第二份复电也接着落在李鸿章的病榻前面。惊得李鸿章再次病眼大睁,那女人真能卖!竟对四亿五千万两的巨额赔款不争,其他苛刻条件不议,而且还用了“一切照办”

与“随时就便起用玉玺”

的字句。即使这样低头俯就能堵住那些洋嘴了吗?李鸿章重又不声不响地闭上了眼睛。荣禄明白,慈禧清楚,不加大惩凶力度,还是完不成舍车保帅的目的的。于是第三份复电在几个人嘁嘁喳喳中也迅出笼,落在李鸿章的病榻前面。惊得李鸿章第三次病眼大睁,那女人真能一手遮天一手盖地!尽管这回的惩凶名单血淋淋的,满臣汉臣都有掉脑袋的,就是王室的金枝玉叶也有赐自尽的,惟独闯了大祸的载漪仍是保住头颅,只改圈禁宗人府为流放青海。天高皇帝远,到了那里显然要比在宗人府啃窝头咸菜的处境要好些。惩治不公,洋夷能同意,人心能平服吗?李鸿章还是不声不响地闭上了眼睛。

  一阵心潮翻滚,一阵怒火蒸腾,紧闭双睛的李鸿章忽然又病眼大睁,他在“事君惟矢一诚”

的誓言与“忠君报国”

的信念交织中又一次燃化了所有异思与杂念,赶忙开口出声:“请庆王爷即刻到我这里来。”

他似乎还迫不及待呢,又吩咐了说:“火将三份复电的内容向各国公使和瓦德西司令官转达,要明确这就是限期三天的圆满答案。”

他似乎还要加快度:“还要征求重开谈判的日期,自然是我们先提出一个日期来;如果明天不成,那就后天。”

他似乎还要把日期敲定,又添了一个筹码:“就说我一定带病出席会议。”

  惊得所有屋里的人齐朝他病脸望去,那脸色苍白得怕人,不禁凄凉的一声唤:“中堂!”

  涂抹着一脸自负,李鸿章反问一句:“我不出席能压得住阵脚吗?”

又反问二句:“我不登场,那些捞上一大财的洋夷能不得寸进尺,枝节横生吗?”

又反问三句,这也是他最充满了感情的一句:“我不在和约上亲自签字盖章,这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黑锅能背上吗?”

  ?第七十九章 重头戏唱下来

  19o1年是进入二十世纪的第一年,是按旧历法庚子年后的辛丑年,也是中国人难忘的一年。这年七月二十五日,正赤日炎炎的酷暑天气,李鸿章与奕匡力双双头戴花翎,身着朝服,与八国公使正式签订和约,史称《辛丑和约》。从此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社会,人民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一晃,九月秋风送爽了,慈禧挟着光绪已从西安进住洛阳。在洛阳歇够了玩够了,就要进住保定了。保定是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虽然办事机构早已移到天津,只是作为总督的李鸿章必须在保定接驾。他病身子如何顶得住?还有进贡的礼品又如何博得那女人的欢心?以后还要在她脚底下重振洋务运动呢。经过一夜思索,他晨起做出这样的吩咐,要随员赶做加厚的护膝,备保定接驾跪拜时用;又要幕僚火选购十样西洋礼品,都要成双成对。他振振有词:“这西洋礼品也许能促皇太后豁然开朗,非在技艺上紧追猛赶不可,非在制度上变法维不可。”

他还寓意深深:“进皇太后的礼品与进皇上的礼品完全一样,以示合则两利,同心安内。”

  大家退去,李鸿章十分得意,和往常一样进早点。他端起那杯牛奶,开口要喝却是鲜血已经涌了出来。忙说:“快请法国医生来,我还要去保定呢。”

  法国医生赶来了,束手无策,他是胃血管破裂!俄国医生也赶来了,也无法止血……

  李鸿章死了!噩耗传到洛阳行宫,慈禧一怔:“他怎么死了?这场大劫大难之后,人心浮动,谁还去那挨骂背黑锅的?”

荣禄忙说:“李鸿章功在朝廷,洋夷又买他的账。只怕他在保定接驾之后,必然谏言他的那本变法维的经。皇太后圣明,您听了能依他的做吗?做了有违祖宗的旧规旧法,岂不是江山未改却已变了颜色!不听岂不伤了他功臣的面子,他的面子又伤不得!再好不过,一死了之。”

慈禧心松一大块,她早就悬心保定接驾这出戏了。话却另说着:“这话不能对我讲,只讲他是大清王朝的忠臣,比得上诸葛亮。”

荣禄连声应着:“皇太后仁慈,为他赏赐荣哀吧。”

慈禧脱口而出:“追封爵位,谥号文忠,儿孙全都给官做。水大别漫过鸭子,你去请示皇上。”

  李鸿章死了,噩耗被荣禄带进后院。光绪一怔,脸上接着浮起一片惋惜的色彩:“他怎么不在保定接驾之后,谏言献策之后再死呢?”

荣禄紧追一句:“皇上要听他谏什么言献什么策?”

慌得光绪把话缩了回去:“和议虽然已成,却是民怨沸腾,李鸿章面对劫后会有奏议吧?他却都带进棺材里去了。”

荣禄忙说:“皇上圣明,李鸿章的奏电有三天期限,实在是迫不得已啊!”

光绪就把邪火洒在死人身上:“从甲午战争起,有多少事不是坏在他手里!他若不死,朕也要责问他,他死得其所。”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