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风筝(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彩凤双飞”
“百鸟朝凤”
等。
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
F、开封、BJ、天津、南通、阳江并称中国六大传统风筝产地,尤其是山东F,更是中国着名风筝产地。
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竹枝词更是这么描绘“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有记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
清末时期,F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F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
,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的风筝艺人。
F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式、硬翅式和简形式。
其中,串式以龙头蜈蚣最突出,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而制造的,现已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型、色彩也各不相同。
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
从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
字形飞行的“哪吒闹海”
,真是千变万化,奇巧百出。
F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的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风筝之都——F举行。
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三十三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
F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之都,一九八四年四月一日,根据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建议,F官方单位举办了第一届F国际风筝会。
从此,一年一度的F国际风筝会在F举行。一九八七年四月,F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不仅如此,国际风筝联合会还做出决定,将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在F。
风筝的操作原理。
众所周知,风筝上天有两个必要的条件(1)风筝要在有风的天气下,风筝才能放飞,但是盘鹰风筝除外。(2)风筝都需要有提线的牵引,“断线的风筝”
在短暂的飘远之后必定会掉下来。
扬力作用,扬力的产生风筝在空中受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
以上可知,扬力的产生有2个要素(1)风力;(2)牵引力。这也就解释了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扬力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
风筝在空中的受力风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风筝受风的角度和上扬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线方便地控制。几次练习后放风筝者会很快掌握控制风筝的技巧放风筝时一般是一抽一放。
抽的时候,因为风筝提线一般放在风筝面靠上的位置,加大牵引力可以控制风筝角度变小,上扬力增加,风筝稳步上升;放的时候,即平衡的风筝牵引力变小,在风力和扬力的合力作用下,风筝会飞高飞远,但是必须很快又抽,以再次保持风筝的角度稳定。
放的时候,风力正盛的时候可以多放线,当风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线。
对健康的好处,春天放风筝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
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
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
之说。
现代保健医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积郁、祛病健身之功效。
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医院和疗养院采用“风筝疗法”
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小儿智力不全等症,也收到了神奇的疗效。
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仅仅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的关系,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过大也不好放飞,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抬”
上来,也很难控制。
古人认F风筝的较高境界是放时相牵,一线相连,未放之时,如马卧槽。
放飞后如同进了赛马场,要精神抖擞,把线看作缰绳紧拉,如同驯马一般,然后望天入静,随飘移而前后奔走。
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
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春季草长莺飞,触目皆景,放飞风筝是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