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在70年代的心机女全文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合作社(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也就是在农村,在城里差一点票都肯定买不到东西。

那个年代,买什么都要票,布票酒票油票肉票粮票棉票,自行车票,收音机票,缝纫机票,没有票啥也买不到,不卖你。一直到了83年,才开始出现议价商品,就是你可以不用票了,但是要贵点。要的就是粮食,从83年起,城里就能吃饱饭了,也是从那一年起,城乡差距开始拉大,农村越来越落后。85年以后各种票就退出商业领域,成为历史了。

姥爷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收拾东西,张兴明大声喊“谢谢阿姨,阿姨你真好看。”

那售货员就哈哈笑,抓了一把糖出来说“来来,阿姨再给你拿这个,认识不”

张兴明一看,是饴糖,这在这个年代可是好东西,一般人还真没吃过。连忙撑开小兜,说“谢谢阿姨,这是饴糖,高粱饴,我认识。软的,可甜了。”

售货员把饴糖塞进张兴明的小兜里,摸了摸他的脑袋,说“太可心了这小玩艺儿。”

揣着两兜糖,跟着姥爷出了合作社,和站在外边正和人说话的王丫再见,爷俩就往回走。

买了一堆东西,加起来有几十斤,张兴明也拿不了重东西,就把布扛在肩上,跟在姥爷身边走。姥爷把东西都装到一个口袋里扛在肩上,手里拎着酱油白酒和一块肉。今年不杀猪,就买块肉过年。

在83年以前,肉由国家统收统销,在国营副食商店买肉都是冻肉,凭肉票买,只有私人杀口猪,私下里能买点新鲜肉还不用票。83年以后,政策变化很大,国内农贸市场开始遍地开花,就能随便买到新鲜肉了,而同时,国营副食商场纷纷关门,退出了市场。

那时候政策反应很慢的,一个政策出台了,比如允许私人经营副食品,省城马上就有农贸市场成立,几天时间产供销就成型了。而下面地市就慢一拍,要等几个月,才会形成一级市场,地市下面的区县更慢,可能半年,也可能一年,才开始有动作。而我当时所在的就是区县级市场。沈阳那边批市场都建起来了,我家这里才出现露天集市,整整晚了三年多。农村更慢,9o年代合作社还开着呢。

下午,张兴明和姥爷可算是到了家,走的骨头都要散了,到家爬上炕就不想动了,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一觉睡到吃晚饭。

晚上吃了饭,把兜里的糖掏出来给哥哥,那种硬水果糖是哥哥的最爱,反倒是饴糖他不感兴趣的样子,张兴明就留着自己吃了。硬水果糖果味浓郁,在嘴里可以化很久,小孩就爱吃,饴糖要嚼,粘乎乎的,几口就没了。

七天过去,葡萄酒没好,还在泡。气温低了,酵时间延长,张兴明也没有办法。硬是又等了一个星期,可算是不继续泡了,这还幸亏有个玻璃瓶,能随时看清泡状况。过滤,去渣,又放了几天,总算这点葡萄酒能喝了,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甜大了,葡萄含糖太高,砂糖放多了。

当天哥哥喝了一小碗,喝高了,喝完倒炕上就开始睡,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把姥姥姥爷乐的够呛。其实这种葡萄酒酒精度不高,也就是7度左右。

葡萄酒可以软化血管,对老人身体有很多好处,今年做了,喝习惯了以后,明年姥姥姥爷自己就能做了。

几场大雪下来,就到了年根,78年就这样过去了。

s:下一章就离开农村了。

我知道这段章节没有出采的地方,很平淡,感谢一直收藏推荐和坚持看下来的书友。十分感谢。这一段是我心底最弥久的记忆,每每在梦中会回到那里,醒来满脸泪水,四十多年啦,早已物似人非。再次感谢。接下来进入小学卷,要开始赚钱了,改变人生,从此开始。求继续支持,收藏,还有推荐票。

第二天早晨,外边下了场小雪,初冬的时候下雪,不是一片一片的雪花,而是像小米粒一样的砂状,薄薄的一层盖在大地上,太阳出来不用多久就融化了。

今天姥爷要到大队去,这是今年最后一次去合作社买东西。姥姥早晨起来做了饭就开始计划,酱油要买,盐要买,要扯几尺布,要买香皂和火柴,买水碱,还得打点白酒,家里的喝差不多了。一样一样算计着,姥爷一样一样记,两个人都不会写字,全靠脑袋硬记。

一会就说了一堆东西,张兴明去哥哥的书包里拿了笔和本子出来,撕了一张纸,把姥姥说的从头写了一遍,再和姥姥对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姥姥就高兴,说“我二孙真行,能写字了,可比姥强多了,以后有大出息。”

呆家里也没事做,姥爷要买的东西又多,张兴明就决定陪姥爷一起去,上一世也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了,这一世一直嫌远都没去过呢。

爷三个一起出门,先把哥哥送到队里上学,然后张兴明和姥爷牵着手向大队出。

从小队这边走实际上要多走三里地,但为了送哥哥也无所谓。

从满仓家门口过去,走到国防路,顺着国防路一直走,下去有四里多地,就到了姚堡,就是唱戏那家住的地方,张兴明奶奶的娘家就在这里,都能论上亲戚。

到姚堡从国防路上下去,有一条土道,从这里往大队走比国防路要近一半,要是一直走国防路,就不是十几里地了,是十几公里地,它要从山上绕的。

顺着土路走个五六里地,过条河,就到了法台,就快要到了。这边的人家房子建的比较整齐,一排一排的,中间留着挺宽的车道,顺着车道一直走,穿过这片房子,就到了地头,法台大队的大队部,合作社就挨在一起。

合作社就是几间茅草黄泥房,不过房上的茅草已经掀掉换了瓦,墙面干裂的黄土墙上用红油刷着毛主席语录。门口挂着块白漆黑字的牌子杯溪县偏岭公社法台大队生产合作社。这地方记不太清楚了,当时合作社有好几种,信用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商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都是职能部门,权力很大的

屋里黑黢黢的,点着灯也不亮,屋里靠墙摆着几个货架子,前面一溜木制柜台,两个售货员坐在屋里中间空地上烤着煤炉子,一边说话一边织着毛衣,挂满黑灰的墙上贴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毛主席画像,画像上很干净,看样是有人天天会打扫。

就这个不起眼的破地方,是这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家合作社了,采供销的权力很大,员工都是国家正式工,归市革委会商业管理委员会的。

姥爷拉着张兴明进屋,突然的黑暗让他俩都眯着眼睛。屋里一股煤烟味,灰尘暴土的感觉。

两个售货员扭头看了一眼,就转回去接着织毛衣了,嘀嘀咕咕的接着唠。

姥爷拉着张兴明顺着柜台转了半圈,把要买的东西挨个找了找,然后说“同志,俺买东西。”

那个年长一点的售货员把手里的毛衣放在登子上,扯了扯衣襟走过来,问“买啥都带票了没”

姥爷从兜里掏出包好的钱和票据,摆到桌子上打开,张兴明就拿出写好的清单念酱油二斤,粗盐五斤,蓝布二尺,红布二尺,香皂二块,火柴一包,水碱五斤,白酒五斤

那售货员就走过来,盯着张兴明说“哎,这孩子能耐哎,多大啊看上去这么小不点,念的有板有眼的,你多大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