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亨哥儿怎么办(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在喻本亨的印象中,爹爹和哥哥总是早出晚归。早上起床妈妈告诉他,爹爹和哥哥天不亮就出门去了,晚上睡着前他们还没回家,自己似乎很少和他们在一起。
喻先儿临走的那个晚上搂着本亨说:我的亨哥儿很聪明,很懂事。也到了开蒙上学的年龄。以后爹爹可能经常不在家,你要听妈妈的话,跟着妈妈和外公读书识字,长大了好有出息。
亨哥儿还不到六岁,现在跟着我识识字也不妨。过了年就真该入学了,在哪里入学馆读书,你得拿个主意。妈妈仍然弄不清楚丈夫的远行到底是因为什么,心里十分郁闷。
唔。我想啊,这次去陕西时间恐怕不会短。这是朝廷派的官差。虽然丁大人没有明说,但我恐怕得被征了募军。
募军是干啥的?妈妈还没听说过这个词。
军队里需要医生、马医、铁匠、木匠、制衣匠,他们自己没有那么多,又不想长期白养着,需要的时候就从州府里征召像我们这样的人去服役。有一年的,也有三五年的,可以拿军饷,服役期满了就让回家。不像那些世代有军籍的,得一辈子服兵役。爹爹耐心给妈妈解释。
丁大人到底是如何跟你讲的?你到了那里怎么过日子?啥时候能回来?你全都说不清楚。我真是担心得要命。况且你还要带着元哥儿一起去。妈妈说着就开始抹眼泪。
你也不用太担心。总之,丁大人告诉我,要聘我做他的参事,我虽然没有正式答应,但去了陕西估计也就只好如此了。不管咋说,这次回来拿给你的纹银就是我和元儿的军饷。都留给你。皇命不可违啊?喻先儿无奈道。
不说这些了。那亨哥儿呢?妈妈更加忧心忡忡了。
你看是这样,我们走后,今年呢你想在家里待,就待在家里。过年的时候我们若回不来,你就带上亨哥儿回娘家去。开了春就在他姥爷的学馆里上学。这样你们在那里互相有个照应。空闲了回来看一看,收拾收拾,别让家里荒了就行。我昨天抽空去看了姥爷和舅舅,我们也是这么商议的。我到了陕西,会按时把饷寄回来,你就当生活费用交给他舅舅,省得亲戚们闲话。亨哥儿读书也不用太心急,不要盯得太紧啦,现在还是长身体要紧。喻先儿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儿。
天不亮,妈妈就把本亨从被窝里拽起来,送爹爹和哥哥出门,爹爹和哥哥轮流抱着他亲了又亲,直到把人送到村口,本亨还是迷迷糊糊的。
本亨每天跟着妈妈识字的时间并不长,也跟着她学一些童谣。爹爹和哥哥不在家,妈妈总觉得本亨一个人形单影只,又见他有时郁郁寡欢的,生怕催得紧了伤了他。
妈妈时常想起元儿和贞儿,小时候早早就开蒙读书认字。那时候都说这两个孩子聪慧,夫妻俩也格外在意孩子的前程。
妈妈总记得喻先儿挂在嘴边儿的一句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我们喻家虽然会一点马医的本事,毕竟我和他爷爷没有正经读过书,再不好好让元儿这辈人读书,可就真的应验这句老话儿了。我整日在外行医,你是读书人家出身,孩子读书的事得多操操心。
妈妈时常想起元儿和贞儿四五岁开蒙读书时的情景。
每天天不亮就坐在灯前识字念书。回娘家,姥爷也时常督促。两个孩子在灯下读书时小小的背影至今还在眼前。那时两个孩子还能相伴着,如今却不想让亨哥儿这么早就受读书之苦。学不学的也不在这一时,过了年进了学馆有的是罪受的。虽然亨哥儿看上去没有哥哥姐姐小时候的灵巧聪敏劲儿,有时候还略显得木木讷讷的,可她只求亨哥儿能有个结结实实的身板儿就行。
本亨跟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戏耍,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儿,常忘了时间。妈妈找过来时总没有好脸色,小伙伴儿都有些惧怕。渐渐地来找他玩耍的就少了。
本亨经常和妈妈待在一起,看着她缝补浆洗,浇园种花,烧锅做饭。但也常常觉得寂寞无聊。他喜欢听妈妈给他讲神仙故事,也最盼她带自己回舅舅家,那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孩子,很热闹。
有时候去舅舅家,姥爷拷问他学了什么,他倒是能回答些,但再让他解一解意思,他常常按自己的想法胡乱回答,让姥爷哭笑不得。总是说,明年快入学堂吧,妈妈教你的那点儿东西已经糊弄不住你了。
因此,本亨经常怀疑妈妈,这个字是这个意思吗?你不是在糊弄我吧?
妈妈到爹爹的药房里擦药柜,整理药方、书籍。累了就坐在书桌前歇息,和本亨聊天儿。
本亨多数时候会陪着她。刚开始是为了找一些能解馋的药材,还依稀记得哥哥曾让他吃过的甘草、桂皮,党参等等。无论什么药只要药匣子能够着,都拿来尝一尝,闻一闻。爹爹剩下的药材原本也不多。要么就是站在药柜前认药名,问妈妈一些不认识的药名。
人参甘草白术陈皮青皮金铃子木通知母贝母杏仁
大黄黄连生地黄黄芪
肉桂肉苁蓉麦门冬天门冬川弓(芎)川叔(椒)川乌
红花荷叶藿香半夏防风柴胡
白芷百合白芍药桑白皮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