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被称为李杜的是哪两位诗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元二(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苏轼不答问,挨着苏辙坐下,划开了光幕。

说来好笑,这光幕,父子三人都是在离家入京之前,于眉山老宅现的。纵使各自获得时间不一,在最初,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瞒住彼此。

倘若不是父子三人先后在附近的人里现熟悉的人名,互相通晓了底细,还不知要瞒到何时才算完呢

左右在兄长这里也不是头一回吃亏了,苏辙心态倒好,只是撑着下巴,默不做声地替苏轼点动光幕。

播放继续。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同第一支立春日的视频一样,随着文也好的吟诵,光幕之上,诗文与画面依次出现

道路两旁,灯光连绵,紫微城前树灯轮,拔地而起二十丈。漫天星光与万家灯火相接,勾勒出一派独属于盛世的壮丽景象。上元佳节,举国同庆。就连素日高居深宫的达官显贵们,亦纷纷通过星桥,走进神都,与民同乐。

两兄弟虽远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可时隔百年,这铺面而来的盛唐气魄,仍叫他们心神一荡。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画卷一转,将重心从贵人身上移至市井小民。成群的少年郎们打马而过,卷起团团轻烟,在满城灯光的映照下,勾勒出几分独属于星夜的暧昧。新年之后的头一回圆月,慷慨地将月光洒向世人。

苏辙已然看了进去,盯着五彩缤纷的画面瞧得目不转睛。倒是苏轼若有所感,抽离出来,忽地抬眼望了望窗外的一盘明月。

无论是百年前的苏味道、来自后世的也好小娘子,还是如今身为宋人的自己,原来,都会在上元佳节,抬头赏着同样的月亮么

今夕何夕,见此良夜。

他轻轻一叹,隐约觉得有什么正在内心破土而出。又彷佛知道眼下还不到时候,无意识地压了压起浮不定的心绪,接着往下看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说完了少年郎,苏味道并不厚此薄彼,转而提起娘子们。歌女们浓妆淡抹,艳若桃李,载歌载舞,从街中走过,引得百姓或驻足观看、或叫好相随。这样似曾相识的热闹,苏辙才瞧了一回,见唐时与今并无太大分别,抿着嘴笑了笑。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描绘完了热闹景象,自然该收拾收拾准备散场了。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连一贯冷肃的金吾卫都不再坚守宵禁,反倒是玉漏格外恼人,声声相促,恨不能催人早些、再早些归家。

全诗诵毕,光幕上又出现了小娘子盛着盈盈笑意的脸既被评为苏味道的代表之作,这诗的魅力相信大家已有初步了解了吧

当然,要论上元诗作,自然不止这一。

听到此处,苏辙没由来地生了几分轻微的慌张,他下意识地扭头去寻兄长。直到在苏轼的眼里,看到了与自己一般无二的不妙神色后,终于确定了那个猜想。

立春日的视频他们是一块儿看的,后因行路途中无聊,还反复回看了好几次。按也好小娘子的脾性,若无意外,说到此处之后,接下来便该另外拎一同样题材的诗词出来稍加解析。

若再无意外,这一,多半仍是出自他们宋朝诗人的笔下。

果然,文也好红唇轻启譬如北宋的文坛大家欧阳修,亦在上元佳节,题下生查子元夕一词。

每支视频既然已经围绕中心主题择定了一诗,即便忍不住援引其他诗词作为对比,文也好亦晓得主次之道,并不会叫人生了喧宾夺主的错觉。

纵使生查子元夕一作算不得多长,在字数上更是远远比不得上回的汉宫春立春日,可文也好仍是做到了一视同仁。与先前那般一样,只将全诗以文字形式展现在屏幕上,随后便点出第二句,稍微多提了几嘴

在这篇当中,最广为人所熟知的、最广受好评的,当属这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说到这里,文也好禁不住弯弯嘴角。

虽然自己还是单身,可这并不妨碍自己欣赏旁人甜甜的爱情嘛。

这句诗要搁到现在来看,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一对两心相许的有情人,相约在上元佳节,正值明月初升的时候,黄昏之后互诉衷肠,多么唯美的一幅画面

倘若只是寻常观众看到此处,恐怕早已点头肯定。可不是么这样你侬我侬的场景,有什么稀奇可言但屏幕之前,毕竟还有身处不同时空的诗人,无论是唐代的诗歌原作者苏味道,还是北宋时期的苏家兄弟,闻言纷纷摇头。

却因他们都心知肚明事实绝非如此。请牢记收藏,&1t;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