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两人吃完饭,起身正要走,就看到迎面进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戴着顶黑帽子,拿着纸币跟饭馆老板说话。
小饭馆的老板是维吾尔族,本就听不太懂汉语,他又操着一口河南方言,双方更是无法沟通。
男人正着急着,肃征走了过来,帮他翻译几句,老板听懂后,也就接了纸币,去后厨忙碌了。
男人握住肃征的手,向他连声说“谢谢”
。
肃征看他独自一人,好像有点高原反应,就又将附近药店的位置告诉他,提醒他注意安全。
这本就是一件小事,他们路上总能遇到些陌生人,虽是萍水相逢,但也能帮就帮,顺手为之。
为了尽早去看古柳树,二人在县城没有闲逛,肃征开车上了650县道,直往巴什兰干乡而去。
一路上,能看到雪山与沙漠,还有连接雪山和沙漠的中间地带,也就是戈壁滩。
他们的越野车就在一片戈壁滩上停下。
晏青棠下车后,就在观察附近的地质,这儿的土壤很细,里面掺杂着大大小小的光滑的鹅卵石。由于气候干旱,常年缺水,这里能生长的植物也有限,诸如芦苇、红柳、梭梭,还有胡杨。
红柳,又称柽柳,多生长在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在新疆十分常见。
它在春天发芽,随着季节变化,颜色会从鲜红变绿,再变为金黄色。眼下四月底,它的叶子还是偏红些,在戈壁沙漠地区很是特别。
晏青棠又看到长得极高的梭梭树,树皮是灰白色的,灰褐色的老枝与今年新生出的新枝上,都长满了绿色的叶子。
肃征对梭梭树也很了解,说起他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的,梭梭树真算是浑身是宝,长出的嫩叶可以饲养家畜。木材烧起来火旺烟少,早些年是当地人的最佳薪材,被叫做“沙漠活煤”
。
红柳与梭梭树,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严寒、耐高温、耐盐碱、耐瘠薄,根系发达,能在地下形成庞大的根系网,防止水土流失,是沙漠中防风固沙的卫士,能防止土地荒漠化,还能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2]
皮山县有治沙工人定期管理和补种红柳、梭梭树等植被,还在红柳与梭梭树上人工接种“沙漠人参”
肉苁蓉,既能防风固沙,又能顺便创造经济价值。
“野生肉苁蓉都已经是国二濒危了。”
晏青棠感慨,“但这三十年来,通过不断努力,肉苁蓉人工种植的面积已经达到300万亩,年产药材8500多吨,也算是肉苁蓉这种植物另一种延续的方式吧。”
[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野生肉苁蓉前些年被过度非法采摘,就是因为它的巨大商业价值。
而如今,严格的执法再加上人工种植肉苁蓉补充了医药市场,但愿野生肉苁蓉能逐渐恢复往日生机。
晏青棠与肃征聊着聊着,发觉自己已经偏了正题。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