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虞美人(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初入广东省时,倘若仅听周围的人交谈,犹如去到国外的错觉,这边人交流的语言为粤语,虽然讲的都是中文,作为外省的人,偶尔能听懂一两个字,但基本上不知所谓。刚与广东省同学接触时,局外人的身份特别突出,因为无法与之用粤语交流,偶然用普通话插话时,同学们才会切换粤语式普通话,处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想融入这样的环境,学习听懂粤语还是有必要的。初入粤语环境的新奇感,加上很多女生讲粤语都比较轻声细语的,让人备受舒适,于是刚入广东读大学的半年努力学习讲粤语,甚至让同学指导学习和矫正音,这其中不乏一些调侃的同学,故意教一些不良语句。有几个学习粤语的片段,尤为记忆犹新,一是隔壁班同学教粤语版的“你竟然撬我墙角”
;二是在QQ朋友圈转女同学写的粤语版日志,觉得很新奇且里面相当多的粤语用字不认识,同学知道后指示我下架它,因为此日志是她本人的心情日志,我转成自己的QQ日志不合适;三是请舍友采用粤语朗诵下李煜的词《虞美人》,这是高中时代学习的李煜绝命词,舍友至朗诵了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确比普通话朗诵好听。
自舍友粤语朗诵李煜的词后,甚感粤语比国语好听,或许是近二十年来听的都是国语,粤语的新奇感催生了我的学习动力,于是经常观看粤语残片和香港粤语版电视节目,现了以前看过的影视节目,其实很多都来自香港。听到舍友次用粤语朗诵诗词,甚感其韵律方面胜过国语音,于是后来在教导孩子背诵李煜的这《虞美人》时,是让他听粤语音背诵的,也是期望他能够掌握粤语,尽管当前的粤语空间越来越狭窄,但是身处岭南,掌握粤语还是可用之处的,权且当作一种语言来掌握。在可预见的年代里,粤语的空间还将继续存在,在珠三角区域,尤其是外地人相对偏少的珠三角外围城市、乡镇,依然还是有很多百姓以粤语来交流,将粤语当做半外语的观念去学习,未必不是提升语言素养的良好策略。在未来的全球化社会,个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将会更加突出,会国语加一门外语是标配,粤语则是添砖加瓦的选项,其次采用粤语朗诵诗词,在韵味方面的确比国语略胜一筹。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相传这词作于他生日七月初七的七夕之夜,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在寓所命歌伎作乐,生日这天原是值得开心的日子,然而想到故国不堪回和雕栏玉砌朱颜改,愁绪涌上心头,于是唱出新作《虞美人》词。此词一经唱出,听到此词的宋太宗皇帝为之震怒,据野史记载宋太宗忽悠其弟秦王赵廷美携带御赐的牵机药鸩杀了李煜。据史料记载,宋军围困金陵城时,便传言李煜做好了城破身灭的打算,然而李煜却选择了苟活于世,乃至被宋军主将曹彬(八仙之一的曹国舅的祖父)描述为贪生怕死,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好死不如赖活,虽说是贬义,但是它尊重生命。
然而不幸的是,李煜还是逃不开提前身死的命运,每当提及他的这《虞美人》时,都会说是李煜的绝命词,因为这词导致他被赐死,这个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另更说法是宋太宗觊觎李煜是爱妃小周后的美色,毒杀李煜以断掉小周后的念想,这就更不可信了。先宋太宗上位后,将李煜的违命侯封号改为陇西公,从优待方面应是提升的,仅因创作怀念故国的词而毒杀他,似乎情理说不通,更为确切的原因应该是朝廷政治上的考量,野史记载由北宋亲王亲自出面御赐毒酒,可间接说明李煜创作《虞美人》一词不是导致他被赐死的根本原因,只能算是一个契机,李煜死后被北宋赠为太师追封吴王,足见真正原因极有可能是借杀李煜形成威慑力,以震慑原属南唐的士族阶层。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整词都是汉语中的常用字,或许只有雕与砌两个字使用频率较低,也即用语浅显,不曾有难理解的地方,简洁易懂的词语却诠释了作者内心最为深沉的愁绪情感。词的大意是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什么时候结束,过往的事情太多,昨夜春风吹过小楼,时光荏苒,不堪回想,月光照耀下的故国变成什么样子了,故国宫殿里雕刻的栏杆和玉砌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它的主人更换了,请问你心中有多少愁绪呢,正如一江的春水源源不断的向东流。当年学习这词时,少不更事的学生时代,自是无法理解李煜的向东流的愁绪,只是非常清楚的记得,最后两句经典“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想必很多高中以上学历的朋友,一定对李煜的这两句经典非常深刻。以水喻愁的词句很多,能盖过李煜这两句的绝无仅有,能向它靠近的倒是有,如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经典作品《江陵愁望寄子安》中的后两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另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也描写的很精妙。
李煜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南唐是其祖父由唐末的藩镇节度使摇身一变而成立的地方政权,南唐初期也相继吞并不少割据势力,然后到了南唐中主李璟时,由于军事上的失败,南唐开始由攻势转为守势,国运亦逐渐衰弱。李煜登基为帝后,受迫于北宋政权的军事压力,自降身份从南唐皇帝改为江南国主,奉北宋为宗主国,并遣送其弟李从善入北宋朝贡,殊不知朝贡的弟弟被扣留不得返,为此李煜创作了期盼北宋能放回其弟的作品。亡国时的李煜贪生怕死,应当是确切的,但是说他是庸碌之辈,则言过其实,北宋围攻南唐都城长达一年之久,足以反应李煜并非坐以待毙,其次李煜也相继通过外交手段求救于位于北宋北边的契丹政权,充分表明李煜是积极抵抗北宋军事进攻的。李煜在位期间,南唐诞生了一幅名为《韩熙载夜宴图》经典国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很多艺术史书籍都有谈及的名画,据说是李煜对父亲遗留下来的老臣缺乏信任,派画师监视韩熙载后而绘制的作品,这也充分说明李煜并非荒废朝政而误国之人。
用时运不济形容李煜似乎不合适,毕竟他又顺利的登基为南唐的皇帝,命途多舛形容他似乎言过其实,在大形势下,亡国的并不是他开的先例,而且南唐在李煜的苦苦支撑下,维持了十多年的统治,总之他并非庸碌之辈,只是在大势面前无力扭转乾坤而已。说李煜不适合做皇帝抑或无治国才能,属单纯的臆测,试想一下,一个精通音律擅长琴棋书画的人,在成熟的百官系统里,充当一个贵族领袖还不是很简单易行的事情,毕竟很多小孩子都可以当皇帝,岂有已经成年且富有才华的李煜不可胜任皇帝的道理。从历史学角度看,李煜治国才能确有其失败的一面,但并不能单纯的归结于他个人的昏庸无能,作为南唐贵族阶层的领,国家破碎是整个贵族阶层的责任,而非李煜一个人的责任,当然他要承担责。
从南唐皇帝自降身份为江南国主时,尚在江南作一方之主,创作的诗词多是描写优渥的宫廷生活,乃至和小周后偷情幽会的词作。金陵城破而不得已投降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违命侯,直到被毒杀期间的三年,李煜创作的词犹如血书般呈现,可谓词作为精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词不仅是他的绝命词,也可以说是他的封神之作,尤其是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的词句,人们都可以理解到,但是都无法感同身受,再者说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的话语,也绝非一般亡国之君能道出。犹记得香港电影《鹿鼎记》有句经典台词,陈百祥饰演的多隆展现虚伪的表情对周星驰饰演的韦小宝说,“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这句台词感觉上有李煜绝命词的影子,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离愁别绪和敬仰之心,用长江滚滚东流水来形容,增强了其艺术效果和抒情感染力。
据说,宋太宗赵光义曾经派南唐旧臣问候李煜,已经成为阶下囚的李煜范了重大政治错误,竟然向旧臣吐露心声,表示悔不当初,未能正确用人有效防御北宋大军的进犯。已经投降北宋的南唐旧臣不敢隐瞒,宋太宗获悉李煜故国之心不死,使得宋太宗大为恼火,这也是李煜最后被赐死的诱因,倘若李煜能像三国时期的刘禅一般乐不思蜀,享受歌妓陪伴左右的吃喝玩乐日子,或许有可能会软着陆安稳的度过一生,抑或将自己的愁绪写而不,或者死后托于某人留存,李煜不至于凄惨离世,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不及时表词作,或许他的精品词作会消失匿迹,无法留存至今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再者,或许是因为李煜成为亡国之君的缘故,使得后世无形中拔高李煜词作的境界。
亡国是悲哀,亡国之君更是悲哀的,李煜创作出绝命词《虞美人》表达出了故国之思和亡国而带来的无穷哀怨,朝代更迭时期,诸多文人会创作出黍离之悲的作品。时光移至到13世纪,宋元交替之际,有位名叫蒋捷的词人,经历了自己的祖国赵宋被灭亡的变故,见证了国破之悲,坚守民族气节的他,多有抒黍离之悲和诠释悲欢离合的个人境遇的词作,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以《虞美人》为题的词。词牌名“虞美人”
,原为唐代教坊曲,初为咏项羽的虞姬虞美人,项羽是战败于汉高祖刘邦的一代枭雄,项羽处于四面楚歌时,虞姬在项羽慷慨悲歌自刎后,香消玉殒甚是悲叹,唐人用“虞美人”
为曲,宋人使用此为词牌,想必多是咏叹悲歌的,从李煜的词及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可以见得。
13世纪,是蒙古族人民的高光时刻,在中原建立了元朝政权,消灭了当时中华大地存留的西夏政权,满族人祖先创立的金国以及汉人在临安的赵宋政权,其中消灭赵宋政权耗时最长。赵宋政权灭亡之际,有部分朝廷人员选择投降,并在临安城举行了受降仪式,而有些则拥立皇室宗亲称帝继续抵抗蒙元政权,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是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