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八章 号角要吹响吗(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风起北方
第一卷
第八章
号角要吹响吗
郑好要去的五号仓库区位于昆都仑河东,包头正北六公里的西沙湾,距离东面的兵工厂也只有几公里路程而已,如今这里也和整个包头一样被蜘蛛网一样的公路所覆盖。五号仓库区是一个由二十多间水泥石砖修建起来的宽大仓库群所组成,外围还有加装了铁丝网的高大围墙,只有一个大门进出。围墙四角还各建有一座高十三四米的炮楼,大门两端还有半潜式地堡,防守可谓非常严密;因为这里是赵天一从美国和德国运回来的火炮的存放点,不严密不行。从西沙湾山下一字排开共有六个这样的大型仓库,其中有三个仓库一半在山洞一半在外面;分别是是*仓库、弹药(炮弹子弹)仓库和油料仓库,编号为一、二、三号仓库。四号仓库为轻武器仓库,贮存着从美国、欧洲运回来的轻、重机枪和步枪;五号仓库为火炮仓库,最大口径的也就是75mm口径火炮而已。五号仓库共有二十三间仓库,每各库房里面分别存放着一百五十门到两百门75mm或者7omm火炮。六号仓库要比其它仓库大的多,里面全部是两点五吨载重的卡车和越野性质的小汽车;这是程伟在一九一一年五月从美国运回来的东西这里,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最新型载重卡车---提前出世的卡车,当然专门是必须申请的。
五号仓库是郑好最喜欢来的几个地方之一,除了这里,就是钢铁厂和几个兵工厂,还有他自己的研究室。每当来到这里,看到一门门全新的火炮,郑好就感到热血沸腾;毕竟他也是一名年轻人,男子汉血管里面充斥的好斗的血性和男性荷尔蒙的激,也能够让读了大半辈子书的郑好迷失。当然他更多时间到这里来是为了寻求灵感,在约翰·布来特和他的助手戴维·汉坲勒的指导下,兵工厂的步枪生产线和配套的子弹生产线已经能够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了,虽然日产量只有三百支,但也相当不错了,现在就剩下他的火炮生产了。前几次的试生产出来的火炮除了射程稍近也算成功,但在郑好的眼里射程稍差还不够完美,他必须制造出性能不比原厂差的火炮来。他可不清楚日本人的这款7omm九二步兵炮射程本来就只有28oo米而已,还以为自己的设计哪里有问题。
今天到这里来,就是继续来找灵感来了。看守仓库大门的卫兵领是赵家家仆,是认识六姑爷的,但他们仍然一丝不苟的检查证件后才打开围墙大门;两边防御工事里面黑洞洞的机枪口,在看到门卫放行以后才将机枪口挪开指向原来的位置。来到大院内十一号仓库门口,随从的人员打开了仓库大门,这里面存放的是从美国运回来的九二步兵炮和德国来的克虏伯十四倍75毫米山炮;郑好目前正在生产的是日式九二步兵炮,他准备将该火炮完成以后再来研制(仿制)德国人的75mm山炮,反正各种数据、使用钢材的种类性质资料小舅子已经给他送回来了。只不过让赵天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位未见面的六姐夫却在九二步兵炮的射程上纠结起来,谁叫他没有将这款火炮的射程告诉他呢!
从一门门九二步兵炮(现在的名字叫11式步兵炮,是11年生产的,以后小鬼子的这门九二步兵炮在本书中就这么称呼)前慢慢走过,不时停下来摸摸炮栓,再看看炮管壁,然后离开11式火炮来到克虏伯75mm山炮前面,开始做同样的动作。这两款火炮的炮身都采用过自紧处理,可以说应该是当时最先进的处理技术了。对火炮知识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火炮的射程与火炮炮弹离开炮口时的初度、火炮身管倍径、火炮炮身强度、射角度、炮弹的形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在炮弹形状、射角度、炮身强度和离口初度相同的条件下,火炮身管倍径,也就是火炮炮身长度对射程影响了。但理论上火炮内径和外径的比必须小于三,也就是炮身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太长会造成初度降低导致射程变短;炮身太短则炮膛内高压气体对炮弹的作用时间就短,使炮弹的初变小,同样造成射程也越短。
在仔细研制了两种火炮的各个方面的性能数据,再次从五号仓库出来的郑好,花了四个日夜精密计算了自己负责制造的11年7omm火炮以后,终于现了这款火炮射程短的原因----炮身稍长。日本人虽然在制造这款火炮时已经将炮身长度计算的很精准了,但仍然不是最精确的;郑好在反复计算之后现,理论上该火炮的炮身还可以再缩短五厘米。这是基于该火炮7omm口径所使用的3。8公斤的炮弹来说的,对于本身处度只有198米秒的炮弹来说已经是同类型口径火炮中最小的了(所以射程近),但炮弹在炮身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就浪费了更多的*,使得炮弹在炮身内已经达到最大镗压时还在燃烧*,等于是多余的浪费。郑好决定将该火炮的炮身长度从现有的o。615米缩短为o。565米,使得整火个炮的长度从2。745米变为2。695米,但射程却达到了惊人的354o米,比原来的提高了752米,重量也减少了六公斤。
在完成这一质的提高以后,郑和又按照赵天一的提醒,将该火炮的铁质炮轮改换为十厘米直径的橡胶轮胎,让整个火炮的重量变成了一百六十公斤,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轻便炮(之前的九二步兵炮重量为2o4公斤),这款步兵炮最后定型为11a式步兵火炮。橡胶虽然也很贵重,但这个时候已经在美国控制的菲律宾南洋一带这东西已经在大量种植,算不上什么稀罕玩意。和方便行军作战、便于士兵携带运输以及战斗辅助效果相比,花钱买橡胶实在算不上什么;后续赵天一部队火炮全部由铁制运输轮更换为橡胶运输轮,即减轻了火炮重量又方便了行军运输,在战略先机上就快对手不止一步。
在完成了11a式火炮和克虏伯十四倍75毫米山炮的仿制工作以后,郑好就开始了对*和坦克履带以及大马力动机的研制工作。相对于后者,前者的研制(其实也就是照瓢画葫而已)就快且方便很多,只要解决了*和引信两大问题以后就基本成型了。所有这一切都有赵天一提供的非常精准的图纸资料,整个*的剖面图详细的画在图纸上,各种数据标明的一清二楚;底火、纸管和燃药以及附加药包所采用的等重量袋装药包和环状药包都分的很详细。有了这些图纸数据,*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但后者就相对麻烦很多,虽然有很逼真和清楚的立体图纸,甚至画出了履带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排序和高低位置,还有一大堆各轮的直径大小、轮子厚度并标明了数据,但也仅仅是图画而已。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当郑好看到小舅子提供的这种叫“坦克”
的大家伙动机时就更加的无语了;照样有图纸,图纸上画了一大堆圆圈或者方块,里面标注着“前泵、变矩器、助力耦合器、动机、变箱、主离合器、转向机构等等一些他看得懂看不懂的东西时头就大了。这就是小舅子要自己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
就在约翰·布来特同郑好说清朝皇帝要退位的第七天,也就是一九一二年的二月十二日,也就是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皇宫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这一次,作为这次事件的幕后操纵者袁世凯照旧称病不入朝,只是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为自己的代表,让他领着民政大臣赵秉钧、6军大臣王士珍等前去上朝。袁世凯知道这种情况下这种时候他是不易出面的,毕竟清主子对他袁某人还是不错的;要不是南方革命党控制的军队打不过北洋军队,加上孙文在给他的电报中提到“。。。文承各省推举,誓词俱有,区区此心,天日可鉴。。。。。。”
。这里所说的“誓词俱有”
是指孙大炮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誓誓词中说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看到自己有当民国大总统的希望,袁世凯这才逼迫清帝退位的,这个时候出现在即将下台的皇帝面前,面子是怎么也不好受吧!
在念完退位诏书后,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便退出殿外。从此统制中国两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正式覆灭,两千多年的帝制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不久,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并开始组建中华民国。二月十五日,在南京的政府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同盟会人员为了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主导将民国政府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并要求袁世凯到南京就任;但袁世凯拒绝南下,三月十日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同时取消全国任何形式的独立,重新划分全国军队。
清末清庭原计划编新军三十六镇,但到武昌起义的时候实际只完成了十六个镇和十九个混成协的编制。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八、九、十镇,第十七、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镇和第一、二、三、第十三、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三、三十五、三十九、四十三混成协以及广东、广西、甘肃、伊犁混成协和后来增编的归化城包头独立第一〇三混成协,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洋新军。鉴于山西新军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倒向南方的革命党人,袁世凯特意将第七镇的编号给了他们,而改组后的山西省政府省长则毫无意外的由赵怀桑担任,历史上的山西省长阎锡山(时二十九岁)则在包头“接受教育”
。
知道父亲成为了山西省省长以后,还有三个月就要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赵天一终于决定提前回国,开始自己的事业。还有两年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要爆,自己必须趁早赶回去坐准备,扩军备武,趁袁世凯还没有现山西包头一系列变化之前,建立一支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强过北洋军队的准现代化军队。临走之前,他在美国注册了一家集钢铁、石油、化工制药、化工纺织、汽车制造、船舶制造、金融地产为一体的集团公司---Tianmagroup(天马集团);这些都是赚钱的公司或者工厂。当然,作为他赔钱或者说攒钱的另一个重要企业军工企业,则不在此列;他的飞机研究所、坦克动机研究所、大口径火炮研究所、轻武器研究所都是一些烧钱的机构,但是已经研制成功的军火买卖则为他换来了更多金钱。
一九一二年四月三日,在孙大炮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在美国学习了十三年之久的赵天一在十余位亲戚同学的陪同护送下到达上海,随即乘火车北上北京,通过尚未完工的京绥铁路回到归化城,开始了自己的展之旅。这一天,公元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一日,赵天一差二十六天满十七岁。
喜欢风起北方请大家收藏风起北方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