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现在属于哪个国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七章 赵学宁并不好看美国的共和(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更关键的是,在欧洲大6风起云涌的状态下,汉密尔顿和他的联邦党却认可英国的君主、反对法国的共和,一定要和英国站在一起,无视法国之前对美国独立的巨大帮助。

这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尤其是以杰斐逊为的民主共和党人,他们普遍认同法国、反感英国,为此对汉密尔顿和联邦党人大加抨击。

但是华盛顿也承认汉密尔顿的实用主义还是有点道理的,因为法国目前的状态显然无法对外部进行干涉,他们面对整个欧洲的围攻,自顾不暇。

但是英国却可以。

如果在这个时候美国站队法国,并且用经济手段帮助法国,引起英国的进一步愤怒,很难说英国会不会再次动战争进攻美国。

要知道,眼下美国连成型的海军都没有,正式的美国6军编制也只有八百人,其他的都是各州民兵,联邦政府要办事,要平定什么叛乱,基本上都要征调各州民兵组成临时军队。

这种情况下和英国开战,纯属郭小四和大姚打篮球——自取其辱。

所以汉密尔顿的主张是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的,这一点,杰斐逊等人也无法反驳。

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愿意认可汉密尔顿的政策,尤其对汉密尔顿试图对英国出让利益换取英国在国内工商业经济展上的支持这一设想感到十分不满。

这不仅是因为共和与王权之间的对撞,也是因为民主共和党人所代表的经济利益团体的切身利益。

美国要展工商业,还是要以损害农业利益为前提来展工商业,农场主们和自耕农们愿意接受吗?显然是不愿意的。

但是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怎么解决呢?

杰斐逊脑袋一转,天才般的大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求助中国人。

中华联邦也是共和国,大家都没有皇帝和国王,所以中华联邦应该不会对他们怀有恶感。

同时中华联邦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带英都在中华联邦手底下吃过败仗,前三者彻底丧失东亚和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后者被迫和中华联邦平起平坐,共同享有对东方贸易路线的掌控权。

所以中华联邦绝对有实力可以庇护美利坚。

而且中华联邦也具备强大的经济力量,其拥有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其他的手工艺制品对于欧洲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有巨大的诱惑力,甚至可以说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颗火星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由此可见中华联邦的经济底蕴。

从1784年开始,美国已经开始尝试和当时的清政府建立商贸关系,虽然没成功,但也能维持一定的商贸关系,且探索了一条成功的航道,这很重要。

而当下,如果可以实现和中华联邦政府的商贸关系认定,并且建立友善的外交关系,不愁不能利用中华联邦强大的经济力量摆脱对英国的经济依赖。

对于杰斐逊的想法,当时的美国内阁会议上是有过一阵沉默的。

倒不是说大家在意汉密尔顿的想法,而是中华联邦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有点微妙。

赵学宁的《共和国》在欧洲火爆的不得了,堪称欧洲第一畅销书,销售量已达几百万册,美国人自然也通过自己的途径得到了这本《共和国》,美国政府高层几乎人手一本,日夜诵读。

比如华盛顿本人也得到了一本《共和国》,他挑灯夜读,连续好几个晚上都只睡了两三个小时,把《共和国》第一卷看完了,然后感到有点莫名的微妙的情绪。

这种情绪几乎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美国人都产生了。

因为赵学宁对美国的感官并不好。

赵学宁在《共和国》里对美国的政治体制持批评态度,尤其是对于美国政府镇压谢司起义这件事情很不满意,批评了美国政府高层对人民群众的野蛮。

同时,赵学宁认为美国的共和并不是真正的共和,而是出于妥协目的的共和,他们所谓的三权分立也不是真正的三权分立,而是一群心思各异的人为了各自利益的平衡经过妥协和交换之后勉强达成的共识。

借助三权分立这个外壳,美国内部的权势拥有者们创造了彼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勉强同意建立一个联邦制度的美国。

美国之所以没有建立君主体制是因为没有一个具备绝对威望的天降猛男存在,如果有,这个人十之八九会成为国王,而不是成为总统。

美国的体制是妥协的产物,外部威胁存在的情况下尚且还能维持,一旦外部威胁不再,内部矛盾会迅激化,迫使美国走向内战亦或是对外扩张的道路,如此才能缓和矛盾。

如果选择对外扩张而不是内战,那么矛盾会一直存在,不会真正解决,对外扩张的霸权道路并不能彻底解决矛盾,反而会不断加重矛盾的体量积累,等待着总爆的那一刻。

总之,是美国成就了三权分立,而不是三权分立成就了美国。

赵学宁并不看好美国的共和。

看完这本书,华盛顿是真的很惊讶,要不是赵学宁没有更加深入的分析美国国家内部的种种具体矛盾,他几乎都要怀疑赵学宁是不是天上的神使,下凡旁观了整个美国的建国之路。

尽管如此,赵学宁对美国内部矛盾的分析和部分预测也让华盛顿心惊胆战。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