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援朝前夕我创办军工五院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末端军工科技(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先,我认为百济战争我们一定会胜利。”

叶知寒率先给出了结论。

他曾经历过那群最可爱的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国家,十九万人埋骨他乡的壮举。

尽管现在刚刚建国,和丑国的差距的确非常巨大。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华夏不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但他知道,我们的确是赢了的。

刘志民也不知道为什么,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坚定,居然深深地打动了他。

“对,我们会胜利。”

叶知寒语气沉重道:“但胜利的背后,一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是一定的。”

刘志民道。

叶知寒点了点头,得到了稍许安慰。

他也想把自己的军工研立马付诸实践,他也想华夏能够批量的生产坦克、飞机。

如果给他配套的核武生产线,他哪怕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一个月,也要把蘑菇蛋搞出来。

可他做不到,如果他早回来五年,或许有机会。

可现在他无法用这几个月的时间让华夏军工实力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工业基础,钢产量不足丑国的千分之一,火炮、坦克等6战装备,全军上下汇总在一起,抵不上丑国一个师……

在写信的时候,他骗了刘志民。

他告诉刘院长,末端军工体系可以根据现有的低工业水平,制作出高回报的武器。

但其实末端军工的核心思想,在于战略层面的应用。

以华夏的工业产值,展常规武器,和丑国的工业产值下的常规武器抗衡,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华夏拼死拼活一年所生产出来的低工业水平的武器,丑国一周就能制造出来,而且还会更好更强。

所以想要展常规武器去打破这倾斜的天平。

只能是徒劳。

其实当叶知寒把核武器和末端军工体系写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暗藏了一个信息。

末端军工真正的面目,是集全国之力,制造出可以同丑国正面谈判,把战果最大化的战略武器。

也就是说战士依旧会牺牲,只是他们的牺牲会更有意义。

只是刘院长没有把两者往一起联想。

叶知寒让自己尽可能的轻松:“其实军研思路是很适合当下的国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技术,去造出来实现一定军事意图,但工业水平要求较低的同类替代品。”

“我们可以造出来的……”

刘志民拇指使劲的按压着食指关节。

一道“噼啪”

的声响过后,他才沉声道:“曾经中科院邀请沙苏的科学家过来对我国工业化展进行蓝图规划,你知道他们怎么评价的吗?”

叶知寒摇头。

“他说就凭我们当下的工业基础,只能造桌椅板凳,”

刘志民摘下眼镜,心酸道:“我们能造什么?我当时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