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说到此,没下文了,唐起等了几秒钟才开口:“就这么简单?”
秦禾反道:“能有多复杂。”
此刻唐起“嘶”
一声,刚才没留意脚下,差点栽下去:“怎么有个坑?”
“什么坑?”
“估计是要挖池子吧,或者没来得及填上,到处都坑坑洼洼的。”
“这个坑前宽后窄,”
秦禾能透过烟线窥见一隅,“看尺寸,跟我打的那口寿材差不多,应该是有人挖的金井。”
唐起疑惑:“金井?”
“通俗地说,就是坟坑。”
唐起蓦地后退一步,迟疑道:“是准备把龚倩月埋在这里吗?”
“看样子像,这里地处西位,正对地下停车场出口,立于五鬼路上,选在此处挖穴,这人挺懂行啊,可惜这么讲究,棺材却没能到位,”
江奶奶突然重病住院,棺材仍搁在秦禾店里,对方却不知情,短信反倒让唐起看见,秦禾一步步分析,“结果被你我撞上了。”
唐起心里揣揣难安,听着秦禾的弦外之音,他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牵涉其中。
“唐先生,你没听你奶奶提起过什么吗?”
“没有。”
唐起回得斩钉截铁,又反问秦禾,“我奶奶跟你下订单的时候,没说过什么吗?”
“我肯定问了,但是江奶奶说,年纪大了,要早做准备。”
秦禾思索了一下,“我还问她儿孙呢,怎么就自己来的,她说孩子们忙,就不给小辈儿添麻烦了。”
秦禾还记得蛮清晰,因为江奶奶的气质古色古香,亲和优雅,她身上有种万里挑一的贵气,像生于书香门第的千金,活在大户人家里,然后颐养天年。
这么复古的老人家,要求纯手工打一口寿材,是非常符合那身气质的,讲究人嘛。
所以要求用百年古树,接缝越少越好,避免漏缝,用以防腐。价钱不是问题,但必须手工去割,哪怕开原木料也不能采用锯木机。而且棺材板拼接也不许用铁钉,得采用榫卯加固。秦禾一一记下,没往深了寻思,毕竟讲究人嘛,提什么要求都合情理。
因为不能用电锯之类的工具,秦禾又没别的人手,还要兼顾殡仪馆工作,期限就拖得长。
唐起听到此,不禁打断:“那副寿材是你亲手做的?”
“嗯。”
“你还会这门手艺?”
“技多不压身嘛。”
”
你一个女孩子,”
做匠人是非常苦的,怪不得秦禾力气那么大,八成是劈木头劈出来的劲儿,“为什么会愿意学这个?“
秦禾道:“没有为什么,我师父,师爷,太师爷,太太师爷,世世代代都是斜木匠,开桅厂,手艺自然传到我这儿了。”
这是传承,她说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唐起蹙起眉头,问了句:“桅厂?”
唉,现在的小年轻,真是什么都不懂,三两句话都要她跳出来科普一下,委实费劲,秦禾道:“就是棺材铺。”
但从字面意思,和在唐起的印象里,“桅厂应该是漕运繁盛时期,沿河开设的修理船只或用来制造桅杆的吧。”
唐起不明白,“怎么成棺材铺了?”
外行不了解,就有点说来话长,应该是秦禾哪位老太师爷了吧,要追溯的话实在算不清楚了,据说这位老祖先人比较喜欢瞎折腾,秦禾估摸着可能是哪位长辈对他的批语,当反例子训诫后辈的,流传下来就成了这位老祖先人有点儿见钱眼开,干着斜木行的活儿,又跟人入伙开桅厂,设在大运河旁边,帮人修船,反正不论棺木还是桅杆,用料都需要杉木,这位老祖先人很有可能想一举两得,所以就在桅厂里头内设了这么一个行当,兼做起寿材生意。既然能两手抓,也不算忘本,能多赚点钱它不香吗?
当然香。
所以秦禾开着殡葬用品店,还兼职殡仪馆工作,会做棺材,也看风水,一举四得,她自我感觉比老祖先人还要出类拔萃。
话再说回来,盛极必衰这词儿也不知道合不合适,反正后来经过时代更迭,漕运生意日渐衰败,桅杆也就渐渐不太被需要了,那他们阴宅这一支脉的徒子徒孙们,又一心一意经营起棺材铺,干回老本行了。众人皆知,华夏五千年,从古至今都讲究,秦禾说:“很多时候,你不能直接立个棺材铺的幌子,忌讳多。”
桅厂就继续被沿用了下来。
秦禾顿了顿,续道:“你应该也不知道斜木行的意思吧?棺材是给死人住的,所以叫阴宅,它的形状为前宽后窄,一高一矮,一头大而一头小,整个放线都是斜的,所以也把制作棺材的称斜木行。”
棺材匠叫斜木匠。
唐起明白了:“就像我们祖祖辈辈给活人盖房子,也称阳宅,古时候的建筑都讲究中线,所以也把盖房子的称中线行。”
话赶话这么一说,秦禾觉得鲜:“你说巧不巧?”
一个世世代代建阴宅,一个祖祖辈辈建阳宅,唐起觉得:“是挺巧。”
若往前推,都是木匠,一家亲,沾亲带故的那种舅舅姥爷的儿子的姨娘家的邻居的外甥儿的远亲。
只不过后来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演变成了钢筋水泥,大木匠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像唐起家中三代,虽然还是从业房地产,但这些后人,已经没一个提过斧头、立过柱、搭过梁了,从唐起爷爷那辈儿就把大木匠的活计还给了祖宗。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