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杜畿比孙策更激进,亲自赶到涅阳,向孙策请令巡视各县,行使刺史的职能。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威慑力,他要求孙策安排人马随行。宗承提出异议,指责杜畿弄权,挟兵自重。孙策对此不以为然,命董聿和秦牧二将统领两千步骑随杜畿出行。不仅如此,他还把袁术留下的鼓吹给了杜畿。
宗承识相了闭上了嘴巴。孙策的意思很清楚,杜畿要干的就是我想干的,谁反对他,就是反对我。
击败徐荣,先后歼灭西凉兵近两万,孙策名声大噪,特别是他为南乡、顺阳死难者复仇的举动深得人心,比征收豪强土地分给百姓还能占据道义高地,南阳百姓都支持他,此时此刻,没有人敢轻易和他翻脸。
趁着这股春风,孙策自然要加大征收豪强土地的力度,尽可能控制更多的土地。杜畿主动任事,他当然要全力支持,总不能让他亲自去办这种事。整治宛城豪强的行动已经证明了杜畿的能力,现在是该让他大展拳脚,扩大业务范围了。
孙策的新年是在新野过的。新野处于湖阳和穰城、涅阳之间,坐拥南阳两大产粮基地,不仅方便大军就食,还能为杜畿提供声援,震慑诸县豪强。淯水在侧,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地来往于宛城和襄阳之间,物资转运方便。历史上,刘备流落到刘表治下的时候,刘表就让他驻扎在新野,自然是看中了这些便利条件。
不过比起刘备,孙策没什么防务负担。汝南现在在孙坚治下,不会有敌人从汝南来。相反,他倒是很快要去一趟汝南。他承诺过袁权,击败徐荣,就去送袁术入土。
暂驻新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黄猗去南郡、江夏这么久,刘勋等人一直没有消息来,如果他们不肯称臣,孙策随时要南下征讨,驻扎在新野也是为了保持军事压力,必要时迅速出击,以免跑来跑去耽误时间。
省下时间,孙策总结经验教训,休整部队。
前后几次战斗已经证明了讲武堂的重要性。训练有素的基层将领增强了战斗力,特别是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也能控制属下,不至于溃败。董聿能在面对樊稠的战斗中成功诈败,后来又强势出击,为全歼樊稠部立下大功,就得益于他部下大量讲武堂出身的都尉、军侯甚至屯长,没有这些人的指挥,要在两军交战之际上演一场诈败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战后论功行赏,进入讲武堂深造就成了一个比赏钱还受欢迎的选择。孙策趁热打铁,特地派人将尹端接到了新野,就地开讲,为各级将领分析刚刚结束的这场战事,加深理解。
与尹端一起来的不仅有尹姁,还有黄承彦父女。讲武堂的学生大放异彩的同时,木学堂毫不逊色,武刚车、抛石机、铁藜棘,都是黄家父女和木学堂匠师的发明创造。除了黄承彦和黄月英之外,匠师莫择因守武关之功表现突出,被授予辎重营假校尉之职,成为黄承彦的副手。
蔡邕也跟着来了。周瑜不在宛城,邯郸淳又研究南阳古碑去了,他一个人闲得无聊,干脆赶到新野来过年,顺便搜集一些史料,为以后著史作准备。不过,对这一战如何评价,他很纠结。从道义上说,徐荣屠城太残暴,理应谴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徐荣是朝廷平叛的大军,而孙策正是朝廷要平定的叛逆。该怎么记,他无法定夺。
最后,孙策给了一个建议:先抛开道义,你就如实记载整个战役的经过,细节越丰富越好。哪怕以后无法记入正史,你单独写一本战史也行啊。
蔡邕觉得可行,兴致勃勃的周旋于各营之间,与参战的将士聊天,了解战场经过和细节。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喜事:秦牧的姊姊秦罗在得知黄忠已经娶妻,并且坚决不肯休妻再娶的事实后,不顾阎象和秦牧的反对,亲自赶到黄忠家中,征询了黄忠之妻胡氏的意见,毅然决定嫁给黄忠为妾。
此举获得了无数人的称赞,就连蔡邕都非常欣赏,自荐做主婚人,操持整个婚礼。
正月十五上元节,在胡氏的要求下,黄忠打破常规,以娶妻的礼节迎秦罗,纳秦罗为庶妻,数千人到贺,各种礼物堆满了走廊。
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新的一年不知不觉的开始了。
第二卷长安乱
第264章凤鸟
初平三年,春正月,新野。
孙策带着典韦和几个义从骑着马,出了大营,沿着官道走了一段路,来到梅津渡口。刚刚收到消息,庞山民奉孙坚之命从颍川赶来。按理说,孙策不用迎接庞山民,但庞山民现在身份变了,孙坚任他为长史,他就成了孙坚的使者。当此特殊之时,孙策非常小心,不能让孙坚有任何想法。
这时候,他深刻体会到了“名不正则言不顺”
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扰民,孙策没有穿甲胄,只是一身常服,头上戴着武弁,也没有带千军破,只在腰间佩了一口长刀。这是南阳铁官新出的战刀,采纳了孙策的建议,改变了佩带方式,不是直接插在腰带里,而是挂在腰带上,活动范围变大,拔刀时也方便得多,很受欢迎。不仅军中将士喜欢,爱追时髦的年轻人也趋之入骛,有的托关系买新刀,有的自己改装,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昂首挺胸、扶刀而行的少年。
渡口很忙,大大小小的船只陆续靠岸,车辆行人来来往往,行色匆匆。孙策赶到的时候,正好有一大群人正在准备登船,将渡口堵得严严实实。庞山民乘的官船一时靠不了岸,孙策也只能在路边等着。
“等人?”
旁边一个年轻人主动打招呼。他身材修长,几乎和孙策不相上下,皮肤白晰,长相斯文,只是眼睛不太安份,上下打量着孙策。双手背在身后,手里还拿着一卷简策。看起来二十多岁,唇边留着一抹胡须,不算浓密,但是很黑。
“是啊。”
孙策笑道:“兄台也是?”
“我不是。”
年轻人摇摇头,回头看了一眼新野城。“我逃难去。”
孙策有些意外,不过他随即又释然了。虽说南阳保卫战打赢了,但民心并未安定,特别是对那些世家豪强而言。袁术在世的时候还有些顾忌,现在他当政了,又刚刚打赢了一场恶战,声望正隆,趁机让杜畿出手整治世家豪强,不少人选择惹不起躲得起,纷纷举家搬迁,眼前这个年轻人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