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江畔之面(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周泰感激涕零,道:“末将必不负君候期待,愿为君候效死力!”
跟着孙策身后,落后同行长史张昭半步的韩当,又听闻吴候称赞“虎将”
,一双大眼闪烁,心觉江东虎将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孙策并不知道韩当腹诽,其不厌其烦,同站立的将领们,各做道言,也是同记忆中的人影,相互对应。
同时,想起了史书上,于东吴将领们之记载,忆起个中优缺,好做配合任用。
古往今来,成霸王之业者,重在知人善任!
这世上,没有无用之士,只有不会用人之人!
张昭一双眸子,则紧盯孙策背影,但觉吴候那日遇刺之后,更为谨慎,亲切了许多。
若是往常,依吴候爽朗性子,何尝会同将领一一宽言,早入帐内议事了。
张昭心道:生死之间,有大彻大悟,君候平素喜欢冲锋陷阵,而却主帅之责,若能改变以往冒进,补全不足,亦为江东之福也!
正当众人以为吴候将入大帐时,观其突然来到了末尾一名将领面处,执手面带欣喜道:“日前公瑾于信中,还同我有言子敬,今再见子敬押运粮草至此,便不用返回丹阳了,就跟在我身边如何?”
面前年二十七八的青年将领,身长八尺,面阔口方,正是未来东吴大将,于孙策看去,当如诸葛司马般的文武双全之士,鲁肃鲁子敬!
两年前,周瑜来投效时,鲁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
同行。
然则,一年前,鲁肃之祖母病逝,其回往东城处理丧事,至半年前,得晓鲁肃归来,孙策便亲自任命之为丹阳县令,负责练兵恳田诸事。
这次鲁肃受命,亲自押运粮草而来,得晓其人大名的孙策,又如何会不将之放在身边重用?
而实际上,鲁肃在处理完祖母丧事,折返江东路上,还是带着一些犹豫,因在他看去,今天下大世已起,正如半年前,挚友刘晔同他分析的天下大势,刘晔亦有言:“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并劝说他投奔豪强郑宝,可鲁肃观郑宝,非成事之人,远不如吴候孙策,加上母亲为好友周瑜遣人护送入了吴郡,遂归江东。
就在方才,孙策临前,同一应将领们,认真交谈的时候,鲁肃站在后面,一动不动,认真打量,心道:两年前初见,吴候豪爽勇为,英气杰济,猛锐冠世。今日再见,吴候不仅羽翼丰满,刚烈而不暴戾、务实而不浮华,更多稳重厚待才干之士,尝有言刘玄德宽厚待人,颇为仁义,故起于微末之间,才能之辈,多做投效,而今吴候自身心,更盛之,原来正如公瑾所言,吴候才是我鲁肃的明主啊!
辅佐吴候,鼎足江东,何愁将来,不能使吴候建号君王以图天下?
鲁肃目露决议,眸光摄人夺目,闻言下拜道:“君候有召,但有所命,肃莫敢不从,愿为君候阵前效力!”
“善!子敬随我一同入营罢!”
孙策爽朗大笑,心中非常开心,战事当前,周郎不在身边,但将战略眼光深远的鲁肃放在身侧,正巧能补充张昭务实之性子。
孙策握着鲁肃的手,又招呼其他将领,为众人簇拥着,一同往大帐行去。
“大兄!”
孙策手挥长鞭,驭马到了营前,就看到站立等候的部将中,为一名器宇轩昂的小将,当先下拜道。
至于其他将领们,同时高呼“君候”
。
孙策从马上一跃而下,将长鞭交到了吕范手中,看向单膝跪地的小将,这是他这一世的同袍兄弟孙权,双手扶起,道:“自守丹徒一线,破陈登以来,仲谋鞠躬尽瘁,极其辛劳,可是长大了,为兄甚慰之!”
孙权年十八,尚未及弱冠,同孙策一样,长得颇为英武不凡。
父亲孙坚早逝,长兄为父,面对兄长孙策,孙权一直敬重有加,闻言心有踌躇,面露愧色,忙道:“权受兄长所托,迟迟未能攻破陈登,致大军停留大江之南,前番战事,更因权中陈登阴谋,江南男儿死伤惨重,还未请兄长责罚!”
说完话,孙权就准备再下拜,他心里还是带有三分害怕,七分郁闷。
但一双如同铁钳般的双手,紧紧扶着他两臂,抬头时,正对上一双温和眼眸。
“前番之败,非仲谋及诸将士之过也!陈元龙少幼成名,足智多谋,又有陈季弼于帐下处事,故以之诡计下,我江东男儿多陷其中。这次北上,我军准备充足,自当破陈元龙,归广陵于江东,捍汉土而抵曹操,迎天子而脱牢笼!”
孙策余光扫向了其他躬立的将领,于众将都有种被看到的感觉,更于心里感慨吴候仁义,兄亲弟恭。
占据“迎天子、破曹操”
之大义名望下,余众也都挺直了腰杆,静待吴候训话。
孙策话语一转,肃然道:“不知仲谋可愿为我先锋,拿下广陵故城!”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