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复仇的大叔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二章 华盛的前世今生(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事情说到这里,我们还得先说说华盛的前世今生,和生产权纠纷的前因后果。

沈宏是新都最早辞职下海的那批敢于吃螃蟹的人之一。他的经历,在新都成为了一个传奇。

1979年,沈宏从华南工学院自动化系本科毕业。分配到当时人人向往的新都市电子进出口公司任职,当时的情况,,一穷二白,百业待兴。也正是这一年,我们的伟人提出了改革开放。

电子进出口公司,虽说是进出口。实际上进口的多,出口的几乎是一片空白。

但沈宏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认为他们这些学习应用科学的人才,终于等到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大显身手、大展拳脚了。

在电子进出口公司,他虽然有一份别人都向往的安稳而又清闲的工作。

但太平凡的朝九晚五。对他来说,完全没有挑战性,甚至都有些枯燥乏味。要是每个人都乐于清贫,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很难有太大进步。

于是他主动要求去进出口公司下属的华新电子厂。当时的华新电子厂还很小。小得只能以作坊来形容。在当时工人文化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华南理工学院自动化的专业这个明晃晃的金字招牌帮了他很大的忙。

于是他轻而易举地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干到了车间主任。又很快坐上了副厂长的位置。成了这个电子厂的技术中坚。但显然,他的抱负不限于做一个普通的副厂长,或是一名出色的技术员。他想成为的是一名企业家。他想着要改变电子进出口公司只进不出的局面。

是的不限于此。他还觉得目前的电子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多未被现的新技术。而电子技术则是科技的重要领域。他要去改变,他需要去改变。

又过了几年,改革的号角吹遍了神州大地的的各大城市。一直潜藏在他心里的那丝欲望终于爆。他决定辞职下海。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生长在这个时代,就要去改变这个时代。他当时还特意给新都市进出口公司,新都市市主要领导各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辞职信。市领导倒是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一个企业职工,辞就辞吧。想坐这个位置的人多得排队呢!再说当时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人也多,既然是开放,就给个机会他们去闯荡。

但当时的华新电子厂的领导层却不愿他辞职。因为他当时可是技术中坚。他一走,对华新厂来说就是一大损失,主管华新的厂长为了难为他,想让他知难而退,于是给他留了个条件,你辞职可以,但需要交一万块的辞退费用。

沈宏当时的月工资只有四十五块。一万块相当于他两年多的工资,但他去意已决。于是只得写了一张一万块的欠条。然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华新电子厂。

辞职以后他马上东挪西借的四处筹钱,当时的环境,人们并没有多少结余。好不容易借来了9ooo块钱。租了一间4oo平方的厂房。注册了华盛电子厂。就离华新电子厂不远。专做来料加工,组装收音机、录音机等家电产品。这就是华盛集团的前身。

当时,改革还带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不断完善中,是该姓资还是姓社。是当时争论最多的主要话题。国家还没有完全放开私人办企业的政策,私人经营的的企业只能算是个体户。招工不能过8个人。这就让当时野心勃勃的沈宏犯难了。

8个人,搞来料加工。这每天能出多少货?这可不是他心中所想的样子。这点货,供应一个小卖部还差不多。

于是他又想到了当初不想他离厂的华新电子厂。并说服主管领导再借给他三万块钱,买一些必要的设备。并把刚刚自己注册的华盛电子挂靠到了华新电子厂的名下。并约定了利息,如果一年之后本息没还清。那华盛的所有资产都属于华新电子厂。沈宏还回到华新上班做他的副厂长还债。

华新电子厂的领导层看这个没有多大的风险,但却可以成为一个试点,于是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创业是一个艰辛而又痛苦的过程,他为了能找到他的第一个客户,他想到了当时全球贸易最活跃的香港,于是就拿出仅有的剩下的7ooo块钱,在香港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招客户的广告。来料加工,很快他接到了第一个客户,香港环球电子贸易公司的的吴道国,也就是吴宗华博士他父亲。

环球电子的主要业务就是把美国、Rb等电子工业达国家的电子产品向国内贩卖。这可是个难以想象的特权。后来国内需求量越来越大,供不应求,吴道国想着不如找个内地工厂自己组装,于是和沈宏一拍即合。这就是华盛最初的雏形,靠着采购零部件进行简单的组装,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内地销售。

这个时候华盛电子厂算是正式成立,他既是华盛的厂长,技术员。同时又是品控质检。第一单货顺利交付。出货比客户想象中要快捷,质量也比想象中的要好,订单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他不停地找新厂房,买新设备,招新工人。

到第二年,华盛电子厂已经有了初具规模,也从原来的大大小小的作坊式加工变成了流水线生产。沈宏在第二年不但交给市电子进出口公司的管理费,还还清了他所有的欠款和缴清了他辞职时欠下华新电子厂的辞退费。但这也为后来的产权纠纷埋下了伏笔。

第二年,华盛电子厂正式更名为新都市华盛家用电器公司,但还是挂靠在新都市电子进出口公司的名下。每年上的管理费则由进出口公司的主管领导视情况而定。实质经营则由沈宏自负盈亏。

沈宏明白,这样下去,管理费用将会成为一笔巨大的开支,但市电子进出口公司并没有参与管理,亏了则是个人的。进出口公司成了稳赚不赔的一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沈宏提出来承包自己的华盛家用电器公司。在承包期内每年分别上交新都市电子进出口公司和华盛公司15万元的利润后,额利润1o%上交包方,剩余部分3o%留给华盛公司,7o%归沈宏个人所得。

进出口公司的管理层一看,这事还是完全没有风险,于是也就再一次和沈红达成了协议。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