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刀剑神域 外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嘉之治与开皇之治(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第164章天嘉之治与开皇之治

南朝陈国陈文帝陈蒨统治时期的南方短暂的繁荣时期

天嘉之治,指的是南朝陈陈文帝陈蒨统治时期(年号天嘉)的南方短暂的繁荣时期。

中文名

天嘉之治

时间范围

559年至566年

皇帝

陈文帝

背景

陈文帝陈蒨(52o年一说522年—566年5月31日),一作茜,又名昙蒨、荃菺,字子华,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天嘉,559年到566年在位。

陈文帝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起家梁朝吴兴太守。敬帝绍泰元年(555),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太平二年(557年),陈武帝即位,封为临川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陈霸先去世,宣皇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丧,召其还朝,立为帝,改元天嘉。曾平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之乱。陈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当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天康元年四月二十七日(566年5月31日),陈文帝陈蒨去世,遗诏皇太子陈伯宗继承帝位。时年四十五岁,陈朝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

政治

陈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当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贤明之君。史书称陈文帝“从艰难中迹,了解百姓的疾苦。国家的用费,定依俭约的原则。善辨真假,不容臣下奸巧,使得人人知道自励。”

陈蒨在位期间颁布的禁奢丽诏、种麦诏等,也可看出其务实、仁爱的治国态度。天康元年(566年)四月,他在遗诏中写道“只是王业艰难,连年战争,百姓多难,不忘谨慎。现在国家安定,教化未行,我便要长辞人世,真是遗憾九泉啊!”

军事

陈朝建立之初,南方因为梁末大乱,导致群雄割据。南方的豪强乘机起兵,割据州郡,无视陈廷的诏命,对陈朝在江南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当时,割据势力有湘州王琳、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等。陈朝刚立国,面临北方北周、北齐的严重威胁,对这些割据势力只能尽量施以怀柔、笼络,正式任命其为所据州郡的长官。

陈文帝平定了盘踞湘、郢的王琳,解除了陈的一个大隐患。王琳本是梁元帝任命的湘州刺史,江陵陷落后,他成为长江中游一带萧梁残余势力的盟主,并与北齐相勾结。他立梁元帝年仅七岁的孙子萧庄为帝,准备与北齐一同东下进攻建康。陈文帝在击败王琳和北齐的联军之后,陈收复了江、郢二州,消除了后方隐患。随后,进军巴丘(今湖南岳阳),截断江路。北周军队在陈军采用封锁政策所造成的饥饿威胁下,只得迅撤退。陈文帝在这次战役中,又获致空前大捷。这时候,江东政权才算初步地稳定下来,以后广州刺史欧阳頠、桂州刺史淳于量又先后归附。长江以南统一在了陈氏政权之下了。

经济

侯景乱梁,江南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商品交换更形滞涩。陈朝境内,铁钱已废而不行。陈文帝天嘉五年(564年),陈文帝铸五铢钱。陈文帝在经济上也较为注意展农业生产,还实行过土断,他统治时间不过七年,但在陈朝历史上,还算是一个粗安的年代。

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隋朝开皇年间,隋文帝逐步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士,恢复汉姓。另外,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被唐朝所仿效。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展生产,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中文名

开皇之治

别名

开皇盛世

朝代

隋朝

背景

隋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起讫时间

581—6oo年

背景北周建德六年(577),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北方,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争苦难,得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而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展,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开皇之治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北周大象三年(581)二月甲子日,隋文帝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即皇帝位,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着力于统一大业。开皇九年(589),隋朝灭了南陈,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隋文帝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了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为巩固统一,隋文帝厘定了一套新的体制,对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立并展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制度,开创了一代新局面。政治五省六部在中央官僚制度上,创了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原来北周的官僚体制,是依《周礼》而定,名多而繁乱。

隋文帝则参酌汉魏时期的体制,有所损益,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六部、二台、九寺、十二府。掌握政权的是五省,三师是荣誉称号,没有实权,授给有功劳的文武官。三公也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没有实权,不直接参与国家政务,也不常设。

执掌国家政务实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

以上二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三省的设置,能互相牵制,避免了丞相一人专权的局面,把权力集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在选官制度上,隋文帝还废止了自曹魏以来中国实行了3oo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度。尽罢诸郡地方行政机构方面,隋文帝鉴于魏晋南北朝政区划分毫无标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隋文帝遂于开皇三年(583),尽罢诸郡,即由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同时,将一些郡县合并,借以节省开支、精兵简政。

简化了地方行政组织,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的局面。

钱穆说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这不仅节省国家开支,还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