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和武周合集5(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第174章新朝和武周合集(5)
(1)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
(2)改奴婢为“私属”
,亦不得买卖。(3)实行“五均六筦”
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山泽等。(4)改革币制。(5)改革中央机构,加强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6)改革少数民族名称、领称号。(7)改匈奴为十五单于。
历史评价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
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古代
历史评价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
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古代王莽通过禅让的方式代替汉朝成为皇帝,被古代多数封建儒士所否定。即便如此,王莽依然被同一时代的人们认为是胜过了那些夺取王莽政权的更始帝君臣。耿弇“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天子之命,不出城门,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元元叩心,更思莽朝。”
[1o]桓谭1“王翁自见以专国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权,使事无大小深浅,皆断决于己身。及其失之,人不从大臣生焉。更始帝见王翁以失百姓心亡天下,既西到京师,恃民悦喜,则自安乐,不听纳谏臣谋士,赤眉围其外,而近臣反城,遂以破败。”
[11]2维王翁之过绝世人有三焉其智足以饰非夺是,辨能穷诘说士,威则震惧群下。又数阴中不快已者,故群臣莫能抗答其论,莫敢干犯匡谏。卒以致亡败,其不知大体之祸也。……王翁始秉国政,自以通明贤圣,而谓群下才智莫能出其上。是故举措兴事,辄欲自信任,不肯与诸明习者通兵[共]。苟直意而,得之而用,是以稀获其功效焉。故卒遇破亡,此不知大体者也。……王翁嘉慕前圣之治,而简薄汉家法令,故多所变更,欲事事效古,美先圣制度,而不知己之不能行其事。释近趋远,所尚非务,故以高义退致废乱,此不知大体者也。……王翁前欲北伐匈奴,及后东击青徐众郡赤眉之徒,皆不择良将,而但以世姓及信谨文吏,或遣亲属子孙素所爱好,或[咸]无权智将帅之用。猥使据军持众,当赴强敌,是以军合则损,士众散走,咎在不择将,将与主俱不知大体者也。[16]班固在《汉书》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
,“色取仁而行违”
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咨尔贼臣,篡汉滔天,行骄夏癸,虐烈商辛。伪稽黄、虞,缪称典文,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12]夏言(1482年-1548年)《申议天地分祭疏》有云“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霍韬(1487年-154o年)《与夏公谨书》有云“王莽之学,一传而得宇文泰,再传而得王安石。然而安石惟能行泉府一法而已矣。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安石行焉,遂致元丰熙宁棼棼如也,犹不如宇文泰焉。宇文泰为大蒙宰,尽行《周官》之法,其嗣遂为周天王,然犹不如王莽。法行《周官》,身为宰衡,遂上兼舜禹而宅帝位。故曰敢用《周礼》王莽其上也,宇文泰其次也,王安石其下也。”
杨慎(1488年-1559年)说“以乡愿窃相位胡广也,以乡愿窃天位王莽也。”
近现代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像胡适一样,也有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翦伯赞认为“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
王莽改制“要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
。(《中国史纲》)何兹全说“王莽是个改良主义者,在政策上他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同时又照顾了一般人民的利益的。比起当时黑暗的统治者来,王莽当然是比较进步的。”
(《王莽》,《光明日报》1951年3月1o日)葛承雍认为“作为改革家的王莽”
,“是当时统治集团中一个独具卓识的人物”
。“我们以西汉末年社会的实际条件。来衡量王莽的改革措施,不能不承认大多数是有进步意义的,而且切中时弊。”
(《王莽的悲剧》,《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韩玉德也认为,“王莽是一位饱读古文经,坚持以经治国的大经学家,大政治家”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