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形势已然逆转,秦始皇再度坐回长席上。
之前遇袭时,惊慌之下李斯王绾等也依旧护在秦始皇周遭几方位。
若非箭矢自上而下,要想伤到秦始皇,必将先损失某位重臣。
“坐。”
秦始皇对他们示意道。
有蒙毅在前,诸臣皆不再提心吊胆,听从了秦始皇的吩咐,皆坐在自己的席位上。
刚出咸阳便遇袭。带头安排出行之人……特别是李斯,心中哀叹,只愿秦始皇莫要迁怒自己。
也不知,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
是不是其他六国贵族余孽,安排进来的眼线?
天幕之上,女子清了清喉咙,用她那清脆的嗓音款款而谈道
众所周知,秦始皇重法。
换作如今我们的词语来形容,那便是:依法治国。
这是首次的天下一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给予秦始皇参考。
面对秦朝这个大帝国,他选择了中央集权,与法律治国!
其实我们应该比较能够理解,无法不成国,没有法律何来的太平和稳定?
在战国时期之前,还并没有法律的形成。比如夏商周时代,实行的是‘以礼治国’。
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礼’来要求人们不要跨过心中的道德尺度。
而仅凭一个‘礼’字,是可以让国家稳定、人民安平的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春秋时代便礼乐崩坏,此时无论国与家,皆陷入了一片混乱。
战火纷飞、战争频发,因此我们便来到了战国时代。
这个时候,还能以礼治国吗?
在只能以暴力的行为来保护自己的社会中,所谓的‘刑法’出现了。
而这时的‘刑法’,主要是‘刑’而非‘法’。但是,它的存在却是在战国时期所必须的。
我认为秦国能够实现七国统一,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端倪。
当然,我是站在知晓历史前后的视角下,才能得出这个结论。
所以,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之间无人将弱小的秦国视为今后天下一统的霸主。
在当时以刑为法的阶段,秦国颁布了一些不属于刑罚的法规。
比如秦献公禁止以奴隶殉葬,此为‘止从死’的法规。同时采用户籍编制,且推从县制,对奴隶制度进行了打击和削弱。
又比如秦孝公,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为秦国的法制治国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有前面几任君王的铺垫,秦始皇自然也重法。特别是当他统一六国后,更是认为所有事情皆应取决于法。
而严苛律法一事,也让他在后世褒贬不一。
外围声音渐弱,蒙毅那边应是快要结束。里围烧火煮饭之事,也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着。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