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末开疆拓土发展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 新城(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九月二十三日,北京城南,两万多流民正在平整土地,无数的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运输过来。北京城内,各处繁华地段都贴了一张大海报。海报上画了一幅规划图,区域里有的写着仓库区、贸易城、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海报上端写着:“京南工业高新区欢迎各位业主投资入驻!”

下方写着:“京南高新区是面对京城内拥挤而建设的工商业一体贸易城,城内规划千亩的仓库区、贸易城,又规划新建肥皂厂、炼钢厂、精煤厂、肥料厂、食品厂、纺织厂。建成后,太平洋公司第一个入驻,今后肥皂和雪花盐贸易运输,将在新城进行!”

一提到雪花盐、肥皂,所有的人都眼冒精光,一个个都抢着报名购地买房。就连朝上的阁老大臣、勋贵王公,他们都没有上朝写折子反对的心思。因为,有了雪花盐、肥皂、蜂窝煤这些商品,他们从中也获利不少。

二十六日,肥料厂、农药厂、农具厂建成。第一批农药有两种,一是硫酸铜和石灰做成的波尔多液。不过,陈志远把它起名叫做灭虫灵。灭虫灵用一个瓷瓶灌装。另有一个竹筒杯用来量药的,每杯喷施一亩地。另一种是用黄磷制作的敌百虫,后世的敌百虫,同样使用黄磷制作。

肥料厂生产两种肥料,一种是钾肥,陈志远给它起名庄稼生根增分穗肥。钾肥的原料是制盐剩下的氯化钾,肥料袋用牛皮纸制作,每包装25斤,刚好施一亩地。另一种是各种骨粉、制盐剩下的草木灰、豆渣、油菜籽渣和甘油一起酵和干燥后制成的磷肥,陈志远给起了个名字,叫做饱穗增果肥,每包二十五斤,每亩施三包。陈志远本想利用荒煤气制作氨水,但现在技术不成熟,暂时搁置。

农具厂生产的第一批农具是铁锹、铁铲,轮式犁田器,轮式犁田器,由于安装了轮子,减少了阻力,又有架子定好深度,犁起田来非常快捷,而且犁田器不是单犁,而是四犁。效果比普通的犁快上数倍。喷雾器这种简单的喷洒农药工具也是定型量产了。陈志远此刻正在和工匠们一起研制脱料机。

“刘铁柱,这曲柄连杆结构你吃透了没有?”

“大人,我再打制一个。”

陈志远和工匠连夜研究人脱粒机。花了一天一夜,一台脱粒机终于制造出来。刘铁柱亲自为每个零件上了润滑油。然后踩动脚踏。

“哧啦哧啦……!”

脱粒机快转动起来。一名工匠递过一把麦穗。

“沙……。”

刘铁柱转动几下,麦粒干干净净地脱进斗里。

“沙……”

刘铁柱一把又一把地打着麦惠。此刻他哭了。

“呜……陈将军,你知道以前打稻谷,打麦子有多辛苦吗?我们一把一把慢慢地打在石碾子上,没有石碾子,拿着一根木棍,前面系根绳子,一鞭一鞭地打。十亩麦子,一家老小要忙十几天,打到手酸了,手掌起泡了。碰上雨天,打不完,又没地方放,麦子都芽了,为了好打,割下的稻、麦还要晒稻排,把稻干晒干了才好打。这个脱粒机好啊。割下的麦子马上可以脱,一亩地,不出一个时辰就脱完了。呜……这不是在干农活,是在享受啊……呜……!”

刘铁柱像小孩子一样,他一边干活,一边诉苦。

“铁柱啊,别伤心了,有了这个脱料机,以后就不用那么辛苦啦!”

“我铁柱这不是哭,是开心……!”

二十八日,一支五十人日下乡队带着脱粒机、锹、铲和轮式犁田器往京城周边演示。但九月份,大部分麦子都割了,应该不会有什么订单了。

陈志远一连几天都在连轴转,这些工厂的每一样产品,都得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制造。做完了脱粒机,陈志远才睡了两个时辰便又去和工匠们一起制作珍妮纺纱机,飞梭织布机。三十日,珍妮纺沙机进入批量投产,但飞梭织布机却卡在弹簧力度不够的问题。

十月初一,陈志远给制作弹簧的钢锭进行了两次渗炭处理,弹簧力度终于合格。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