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二个原配 完(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他压低声音解释“之前太子病重,眼见命不久矣。自古以来都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我们越早帮助二皇子,他日等到新帝登基,侯府的好处才越大。我这是为底下的孩子铺路”
想法没错。可是,谁能想到太子还能被救回呢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认为自己有错。”
侯爷背靠栏杆,眼神冷然“若是没人救那位老大夫,太子病逝,现如今我们侯府哼”
其余人将这番话听在耳中,道理谁都懂,也理解侯爷的做法。实在是之前太子殿下传过好几次病危,依那架势,不可能会好转。剩下的就是二皇子,侯府早些上船没错。可是,如今太子好转,二皇子出了事,所有人难免都有些责怪侯爷太心急。
二老爷冷笑“我相信父亲和祖辈的心愿是想让侯府安稳,而不是被夺爵抄家”
侯爷“”
话不投机,侯爷无论说什么都是错。
三老爷抹一把脸,双眼通红“我的小俊才八岁”
无论几岁,享受了家族荣光,等到家里出了事,谁也跑不了。
前后不过半个月,查出来侯府十多桩罪名,护国侯秋后问斩,男丁除了犯事入罪的,其余男丁配三千里。女眷中,侯夫人按律判了十五年,其余女眷充入奴籍。
皇上对侯府也和对太傅府一般手下留情,侯府世子远在边境,这些年来虽然没立下大功,却也无过。皇上只是令其降为普通兵士,并没有抓他问罪,算是给侯府留了一条根。
值得一提的是,胡心慧本来能安然脱身,可张氏一口咬定说她已经给侯府生下孩子,就是侯府女眷。有意拉她一起下水。
胡心慧自然不答应。
张氏又说胡心慧偷东西胡心慧之前爱慕柳青文,确实想法子拿了不少他的贴身东西收藏,这些东西,好多都是被人偷走的。
胡心慧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因此不得脱身。那些东西里大部分都只是小物件,可是侯府公子身上的小物件也值不少银子。她指使人偷窃,罪加一等,最后搜罗出那些东西估算出价值,被判了六年。
并且,这些东西有两样她还是让哥哥顺道帮她取回,那时想法简单,反正顺路。可那些东西本就是脏物最后,就连胡举人也被牵连进去,虽因为不知情没被入罪,但还是被削了举人功名,沦为白身。
胡举人本来才气斐然,心中踌躇满志,想要做一番大事,却还在未开始前就被折了往上飞的翅膀,终身郁郁不得志。
兰娆是侯府女眷,哪怕因她中的毒给张氏罪加一等,她也还是要和其余女眷一起重新被卖。
此时的她被苛待许久,早已经没了曾经的精致,只是一般小家碧玉,又毒哑了嗓子。没多久,秦秋婉就得知了她的死讯。
长宁公主一开始上蹿下跳,想要送人去太子身边,她那样的身份,谁也不敢帮忙。
公主恼恨无比,最后干脆自己约了太子出来,席间送上两个美人。
太子不喜她,以前贤妃母子三人没少算计于他。甚至他病重多年,也是出自母子三人手笔,长宁公主仗着皇上宠爱得以脱身,竟然还要搞事,暗地里和已经配千里之外的二皇子来往于是,太子回去之后就病了。
不管真病假病,皇上如今就得太子一个成年皇子,容不得丝毫闪失这不是疼爱儿子,而是怕皇室中子嗣不丰,引起天下动乱。
大怒之下,直接宣布公主病逝。
于尊荣了大半生的公主来说,没了高高在上的身份,比杀了她更难受。
几年后,新帝登基,京城郊外的农家庄子里,一个长相和长宁公主一模一样的妇人染病不久后病逝。
这是后话。
春寒料峭,越往北境走,越是寒冷。尤其一群都是有罪之人,边上的押送的官兵很不耐烦。
押送有罪之人都不是好差事,没有油水不说,这么远跑一趟很是危险,还大半年见不了家人。尤其这些犯人若是跑了一两个,他们还得入罪,加上路不好走,天气又冷,吃喝拉撒睡简直是受罪种种事情加起来,就没有一个心情好的,都想尽快把人送到回京复命。
于是,看到走得慢磨磨蹭蹭的,就会甩上一鞭子。
这其中,柳青文当其冲。
他身上有伤,压根走不动,基本天天都要挨打。刚一入北境地界就起来高热,在一次中午休整时,再也爬不起来。
押送的官兵见状,愈不耐烦。
走不动的,他们也不能把人丢下,万一没死,又是一桩罪名。
听着官兵咒骂,柳青文渐渐恍惚起来。半睡半醒间,他好像看到了一些事。
就在太子的那个老大夫在入京前遭遇刺杀没了性命,太子殿下没几日就撒手人寰。那之后,侯府愈忙碌,二皇子登基,侯爷一跃成为新帝宠臣,侯府其余人也在父亲的提拔下得以重用。
而他好像没受伤,因为他身边有许多女人转悠,就连大嫂高氏和长宁公主,都表露了对他的情意。他整日活在温香软玉中,众多女人为他争相吃醋,他膝下孩子越来越多,长宁公主为表对他的情意,还为了讨了一个逍遥侯的爵位。
他成了侯爷,城中好几位大家闺秀都甘愿为妾只是,这里面没有周月茹。
身上剧痛传来,柳青文睁开了眼,只觉周身冰凉,呼吸间都是冷气。
高床软枕不在,温香软玉是假的,二皇子早已经被打到了千里之外,他离京之前,还听说了长宁公主病逝的消息。
梦终究只是梦而已。
他觉得动一个手指头都累,缓缓地闭上了眼。
京城中的京兆尹府中,秦秋婉正在园子里修剪花朵,听到柳青文去了的消息后,唇边笑容不变“知道了。”
太子是个仁义之人,也最喜读书人,最近还跑去周家请教学问。甚至还要在全天下开设蒙班,收极少的束脩,让许多穷人也能读书科举。
而这其中,周家的许多子弟都领了皇上的差事,去往各地教导学子。
接下来几十年,周家名声愈响亮,后世更教出了许多名士。请牢记收藏,&1t;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