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人文和人文精神的区别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个传统两次革命(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曾长期领先西方,但十六世纪以后“现代科学”

在西方兴起,于是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了。这无异于说,某一围棋手的“棋艺”

曾长期领先某一象棋手,但今天后者的“棋艺”

突飞猛进,已远远过前者了。通过“棋”

的模拟,我们不必再多说一句话,已可知“李约瑟问题”

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中、西“科学”

之间无从生“领先”

与“落后”

的问题。“中国科学”

如果沿着自己原有的轨道前进,无论如何加,也不可能脱胎换骨,最后与以“数学化”

为特征的西方“现代科学”

融合成一体。

今天一提及“科学”

这一概念,我们立刻想到的必然是西方的现代科学,而不是中国过去的“四大明”

之类。“五四”

时代中国知识人热烈欢迎“赛先生”

,也正是因为他代表着西方文化的精粹。在这一意义上,中国过去并没有一种系统的学术相当于西方的“科学”

并足以与之互较长短。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稍稍检查一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

),问题的症结便无所遁形了。《提要》二百卷,其中只有“子部”

的“农家”

、“医家”

和“天文算法”

六卷可以划入“自然科学”

的总类之中,但以《提要》而言,这三科不但分量较轻,而且处于中国学术系统的边缘。分析至此,我们必须回顾一下“李约瑟问题”

的一个基本预设。前面已指出,李约瑟预设中国传统中的“科学”

和西方“现代科学”

是同一性质的,不过相比之下远为“落后”

而已。所以他才强调,中国传统“科学”

最后必然汇合于西方“现代科学”

之中,如“百川朝宗于海”

一样。这个预设究竟是否站得住呢?如果仅仅空言论辩,问题当然永远得不到答案。但幸而有一种客观的历史事实为我们提供了解答的途径,即西方“现代科学”

传入中国以后,它和中国原有的“科学”

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这一历史事实得到澄清以后,我们才能对上述的预设有判断的根据。这是一个大题目,自然无法在此展开讨论。下面我仅引一个有趣的史例为证,便大致足以说明问题了。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

)总理衙门决定在同文馆中增设“天文算学馆”

,专授天文学和数学。这是西方现代科学正式进入中国教学系统的开始。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主持其事的恭亲王(奕欣

)和文祥最初建议翰林、进士、举人都可以申请入学,读了三年天文、算学之后,即予以“格外优保”

的升官机会。但这个计划一提出便遭到以倭仁为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保守派所持的理由以下面两点最值得注意:第一,西方的数学、天文学不过是一种“机巧”

,甚至可以视之为“异端之术数”

,不但不足以“启衰振弱”

,甚至有害于“士习人心”

。第二,“奉夷为师”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